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 兩部門助力高質量發展
10月14日,工信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計劃》)。
“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可有效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計劃》明確了行動目標:到2023年底,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協同推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明顯增強。一批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建成運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等新型能力體系基本形成。
有助于消除安全隱患
安全生產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而要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把安全生產問題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能力,消除安全生產隱患,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重點行業安全生產水平。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尚勇在今年7月初召開的“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座談會上指出,抓“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是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以安全生產為切入點,將有力地推動工業互聯網在重點產業,特別是流程工業中的全面應用和發展,是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人在解讀《計劃》時解釋,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全要素的全面深度互聯,打通產品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的信息流,實現資源動態調配,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從而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
“我國生產安全總體局勢持續向好,但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該負責人舉例說,如危化品行業重大事故發生頻率和死亡人數目前呈抬頭上升趨勢,我國油氣管道近3年發生各類險情1000余起,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嚴重危害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
該負責人表示,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的有機結合,既有利于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推動提質增效降本,又有利于提升重點行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優化生產環境,降低生產風險。兩措并舉,合力助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安全生產新型能力是關鍵
《計劃》圍繞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新型能力、深化融合應用、構建支撐體系等四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
前述負責人分析,在四項重點任務中,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基礎,建設新型能力是核心,深化融合應用是重點,構建支撐體系是保障。
其中,在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安全生產新型能力方面,《計劃》提出建設快速感知能力、建設實時監測能力、建設超前預警能力、建設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系統評估能力五個方面。
該負責人解讀稱,安全生產新型能力是提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關鍵,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生產快速感知等五大新型能力,可推動安全生產全過程中風險可感知、可分析、可預測、可管控。
具體而言,快速感知能力主要面向安全生產全要素信息采集,通過制定智能傳感、測量儀器和邊緣計算設備的功能、性能標準并開展選型測評,推動設備協議和數據格式的進一步統一,為企業快速感知能力提供落地保障。
實時監測能力主要面向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工業設備、工業視頻和業務系統上云實施指南,推動高風險、高能耗、高價值設備和安全生產相關系統上云上平臺,為監測全面性提供保障。
應急處置能力主要聚焦事前演練排查和事中快速響應能力,通過制定多層平臺聯動框架和標準,指導解決方案團隊建設安全生產事件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應急處置預案庫等,并基于行業級、企業級監管平臺建設系統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能力,綜合實現降低安全生產損失,減少企業生產和財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