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配置邏輯轉向內需
昨日,受訪的京滬主流保險機構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前期受到海外風險加劇和港股調整等影響,A股出現比較顯著的下跌,但目前市場情緒改善明顯,疊加近期國內外基本面修復的共振,A股跟隨海外風險資產進一步反彈的概率較大。
保險資管巨頭平安資產表示,目前市場對于國內經濟復蘇的預期有所加強。即使外需對于出口的影響仍可能會階段性拖累經濟,但受內需消費與投資支撐,經濟整體復蘇大趨勢較為確定。央行近期貨幣政策的著力點也逐步轉向寬信用,這將更有利于后期實體經濟恢復及進一步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一家保險系公募基金的最新觀點顯示,近期出現了國內外經濟基本面修復的共振,多個高頻數據均表現不錯,甚至部分生產端指標如發電量、鋼企產能利用率、水泥價格、汽車銷售和生產等數據改善明顯,疊加流動性寬裕,未來市場向好的概率較大。
但是,由于寬信用持續加速,疊加流動性過度寬松的預期在修正,受訪的多家保險機構人士表示,預計市場出現快速持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結合宏觀經濟修復的趨勢,針對內需復蘇和外需優勢領域的替代,把握結構性而非總量性機會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全球市場對比來看,A股整體估值合理,性價比上具有較大優勢,即使海外經濟、市場出現一些大幅波動,A股下行風險也非常有限。”另一家大型保險機構投資經理表示,整體上看,A股市場整體下行風險可控,但快速上行難度仍然較大,后市或主要以震蕩為主。
配置方面,多家保險機構投資經理一致認為,將從前期4月至5月持續推薦業績穩定性為主的行業,開始進一步延展至內需邏輯。近期外需數據有所改善,不過考慮到海外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內需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抓住內需復蘇邏輯是最佳策略。具體來看,重點關注建材、家居、家電、機械、通信和電子板塊的國產替代。
也有相對謹慎的保險機構表示,結構上還是以確定性高的資產為主,重點考慮配置高勝率的大金融板塊。“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保險資金來說,這時候再去追逐今年以來的強勢股,意義已不大。相對來說,金融股去年下半年以來表現不佳,低估值、高股息率、低價位,安全邊際較高。”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投資經理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