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將加速
多位保險業人士在日前召開的北大賽瑟(CCISSR)論壇上對“十四五”時期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作出展望。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闡明了“十四五”時期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新階段、新格局以及監管的出發點。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加速推進,保險科技對保險業有重塑作用。
堅持問題導向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將呈現六方面趨勢。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增量市場,保險業將在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我國保險業的內在要求,高水平對外開放將成為我國保險業的鮮明特征,保險將逐步成為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加速推進。
“從監管角度來看,重要的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行業發展中可能影響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梁濤指出。
他提出三大方面的“行動方向”:一是持之以恒地改善保險供給。從全社會看,保險業發展需要逐漸彌合我國在重大災害、重大疫情、養老、醫療等方面的保障缺口。要注重守正創新,在堅守風險保障定位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勵保險機構滿足多樣化、特色化的保險需求。
二是毫不動搖地堅持保障被保險人利益。落實保險公司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規范銷售保險行為,規范保險理賠工作,提高保險產品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妥善處理保險投訴糾紛。同時,也要防范道德風險,維護市場秩序。
三是堅決守住風險底線。持續推動保險機構堅持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深度融合,提高保險機構資產負債管理的能力,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妥善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局面。
科技重塑保險業
在本次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均提及科技及數字化在未來保險行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應對之道。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孫祁祥分享了對“十四五”期間保險科技人才培養的思考。她指出,保險科技通過促進行業主體轉變、供需矛盾緩解、經營環境改善、業務模式轉型以及監管方式變革五個方面,對保險業有重塑作用。保險科技的發展對數字化背景下的戰略制定者、新型風險的防控者、新技術快速迭代下的研發者及新科技手段賦能下的監管者等保險科技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面對人才培養的緊迫性與必要性,需要在理念與認識上形成統一,并盡快出臺相關的制度措施。
從保險資產管理角度,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曹德云建議,要立足于金融科技,加快資產管理業務與科技成果相互融合,成為數據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先行者。保險資產管理業務應有機地與新金融科技進行融合。比如,應用智能投研科技賦能投資管理,應用智能投顧進行量化決策和精準營銷,給市場提供更好的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同時,應用大數據提高風險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