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出手規范“惠民保”業務
將重點查處惡意壓價競爭、拖賠惜賠等行為
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即“惠民保”。2020年以來,這一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的險種獲得快速發展,在全國多地落地。
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
上海的“滬惠保”、天津的“津惠保”、山西的“晉惠保”、合肥的“合惠保”、福州的“福惠保”“榕城保”、貴陽的“貴保寶”、青島的“琴島e保”……取名頗有共性的惠民保產品已在全國遍地開花。
去年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已有23省82個地區179個地市推出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累計超4000萬人參保,保費收入超50億元。
2020年發展如火如荼的“惠民保”,目前發展熱度不減。這種保險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憑借保費便宜、購買門檻低、保額較高三大特性,迅速在全國一波又一波“圈粉”。例如,“滬惠保”上線一個月,就有575萬人投保,占可參保人數的30%。
縱觀全國,目前大多數項目剛啟動,業務模式、保障責任、費率水平、增值服務等仍在探索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部分地區保障方案數據基礎不足、缺乏風險測算,并未結合當地經濟發展、醫療費用水平、基本醫保政策、投保規模等基本要素,也未充分利用既往醫保數據進行精算定價。部分承保公司業務經驗、風控能力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可持續服務能力不強。
四方面著手推動規范發展
《通知》包括四大方面的內容,即強化依法合規、壓實主體責任、明確監管要求、加強行業自律。
強化依法合規方面,《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按照商業保險經營規律和市場化原則,科學合理制定保障方案。規范業務開展,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
壓實主體責任方面,《通知》規定,保險公司總公司對開展定制醫療保險業務負管理責任,須審核保障方案和承保產品,加強統一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完善內部問責機制。
明確監管要求方面,《通知》指出,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對低價惡性競爭、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重點查處,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業務平穩運行。
另外,《通知》還鼓勵行業協會發揮自律組織作用,積極參與屬地保障方案擬定,探索建立定制醫療保險服務規范,搭建行業交流平臺。
銀保監會指出,鼓勵保險行業積極參與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對定制醫療保險的保障方案制定、經營風險、業務和服務可持續性以及市場秩序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保護好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醫療保障需求。
《通知》還強調,保險公司開展定制醫療保險業務,應因地制宜,保障方案體現地域特征,契合當地群眾實際醫療保障需求。鼓勵將醫保目錄外醫療費用、健康管理服務納入保障范圍。
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對于消費者關注的“惠民保”可持續性問題,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保險公司應遵循商業健康保險經營規律,實行市場化運作,按照持續經營和風險可控原則開展定制醫療保險相關業務。銀保監會派出機構應注重對新業務、新模式的動態跟蹤,加強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針對目前一個城市出現多個“惠民保”產品的現象,上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的地域特征很強,應該堅持“一城一策”的原則,保障方案應體現地域特征,基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等有關數據,契合當地群眾實際醫療保障需求。
對于違法違規行為,《通知》表示將重點查處以下問題:保障方案缺乏必要的數據基礎;未按規定使用備案產品或未及時報告保障方案;參與惡意壓價競爭或承保價格低于成本;違規支付手續費、經紀費或其他費用;夸大宣傳、虛假承諾、誤導消費者;拖賠惜賠;冒用政府名義進行虛假宣傳;合同期間內單方中途退出;泄露或違法使用消費者信息;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