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未來創新藥估值體系或向產品管線轉變
中證網訊(記者 潘宇靜)隨著科創板正式交易日期臨近,市場對于創新藥投資的關注也日趨火熱。近期,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創新藥政策環境逐步與歐美接軌,創新藥仍是未來幾年醫藥投資的最大“風口”。未來創新藥估值體系將有望實現從PEG向Pipeline(產品管線)轉變,今后具有大品種pipeline的企業將會獲得估值溢價。
按照目前國際上對創新藥的分類,最高等級的是全球首創新藥(first-in-class),相比這一領域最為發達的歐美國家,國內的相關研發成果還近乎處于空白;第二等級的是同類最佳品種(best-in- class),國內已面世了少量品種,例如目前在腫瘤免疫療法領域,我國處于臨床研究階段的創新藥數量僅次于美國,已位于世界前列;第三等級的則被稱作等效、優效品種創新藥(me-too、me-better)暫時是我國創新藥研究的主體。
“目前國際通行做法是通過并購或者license in的方式獲得重磅創新藥,比如美國輝瑞、以色列Teva以及我國的再鼎醫藥、基石藥業、索元生物等。”久友資本執行合伙人孫毅表示,以輝瑞為例,是典型的通過并購獲得重磅品種的公司,立普妥成為史上最成功me-better藥物。而索元生物則是通過license in的方式獲得重磅創新藥。
孫毅所提到的license in,其核心是“產品引進方”向“產品授權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約定一定金額的里程碑費用以及未來的銷售提成,從而獲得產品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商業化權利。
以索元生物為例,公司從國際大藥廠引進經過臨床II、III期試驗證明其安全性并對部分病人有效的新藥,利用其獨創專有的生物標記物(biomarker)平臺技術在殘余的臨床樣本中找到可預測藥物療效的生物標記物。通過使用這些新發現的生物標記物作為伴隨診斷來篩選病人,索元生物能夠在敏感患者中重新開展臨床試驗,從而優化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新藥研發成功率,并達到以較低的成本、較快的時間開發出一批創新藥。
“無論是對于自主研發新藥的企業,還是通過并購或者license in的方式獲得新藥品種的企業,合理的新藥項目價值評估都是非常重要的!毙旒鸯浔硎荆S著創新藥政策環境逐步與歐美接軌,A股、H股資金來源的國際化和創新藥標的的日益增加,未來創新藥估值體系將有望實現從PEG向Pipeline(產品管線)轉變,今后具有大品種pipeline的企業將會獲得估值溢價。
浙商產融投資總監王金祥認為,索元生物通過生物標記物指導的新藥再生和價值重建,“性價比”遠優于傳統的新藥研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