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開幕 共話創新驅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隨著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制造業正加速向以融合為特征的數字制造、智能制造轉型,中國制造也面臨轉型的機遇和挑戰。9月20日,在安徽合肥開幕的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上,與會的業界、學界、政界人士紛紛建言“中國制造”,必須把創新擺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
邁向制造強國須多方合力
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與會嘉賓的共識是,中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要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也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在演講中指出,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結構性矛盾突出,解決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關鍵在于創新。
對此,王志軍具體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強化企業技術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體系;第二,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健全技術創新、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第三,營造有利于制造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微觀主體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認為,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跨越,需要重視三個轉變:一是制造內涵上要從“只是為別人做嫁衣、沒有品牌”的制造轉變為具有自己國際品牌影響力的產品;二是制造對象上,要從簡單跟隨的產品轉變為具有更多創新內涵的產品;三是制造能力上,要從釋放資源紅利的、以低成本為特征的中低端制造轉變為釋放效率紅利的、高質量的中高端制造。
楊元慶說,當前,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化時代、信息化時代快速進入到智能化時代,恰好為實現上述三方面的轉變帶來了絕好的機會!拔锫摼W、邊緣計算、云計算、5G網絡等方面,中國的企業跟全球其他企業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為我們實現產品創新、打響國際品牌提供新的起跳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則表示,制造業發展的新時代也需要更為契合的金融支持。傳統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已不適應制造業新時代發展需求,金融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深化創新,來迎接新的制造業時代。
多家上市公司亮相展會
在當日大會上,長鑫存儲內存芯片自主制造項目宣布投產,其與國際主流DRAM產品同步的10納米級第一代8Gb DDR4首度亮相,一期設計產能每月12萬片晶圓。業內專家表示,長鑫存儲DRAM項目投產標志我國在內存芯片領域實現量產技術突破,擁有了這一關鍵戰略性元器件的自主產能。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發現,參會企業中有一大批上市和擬上市公司身影,覆蓋多個高端制造領域。
總部位于蕪湖,坐擁海螺水泥、海螺型材等上市公司的海螺集團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的多項成果,比如建設了國內首條全流程水泥智能生產示范線“大腦”,系自主規劃設計、自主開發實施和自主應用推廣;“5G在海螺”部分介紹了5G技術如何提升效率,如VR參觀及遠程設備維修、5G+無人機AI爆破警戒、水泥倉裂紋AI檢測等。
美的集團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研究與建設,會上展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MIOT、全價值鏈企業云、AI聲紋質檢、AI外觀質檢、手臂機器人等軟硬件產品及服務。
此外,聯想集團、京東方、海信、維信諾、長電科技、科大訊飛、華米科技、吉利控股、?低、北京君正、聯發科、凱盛科技等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亮相本次大會,集中展示了一批新成果、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