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而建” 山東“十四五”發力鄉村建設
中新網濟南2月24日電 (沙見龍)“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是‘十四五’期間的一項重大工程。今年是全面啟動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24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題介紹“十四五”時期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點任務和舉措。山東省委農辦公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希信在會上作如上表述。
“十三五”期間,山東克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自然災害多發等不利因素影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三農”各項工作全面起勢,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李希信介紹說,但山東“三農”工作還存在資源要素約束日趨加劇,糧食穩產增產壓力大,農業產出效益還不夠高,城鄉發展不平衡狀況等矛盾和問題。“十四五”時期,山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抓手。”李希信說,“十四五”時期,山東將重點圍繞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工作、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
在鄉村建設具體實施方面,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介紹說,2021年該省將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推動各類規劃在村域層面實現“多規合一”,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做到規劃應編盡編,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山東將通過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建設工程,把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電、路、氣、住房、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比如,下步將實施農村公路五年提質增效工程;到2025年城鄉供水一體化率提高到70%以上;加大5G網絡建設力度,到2025年,農村地區80%的家庭具備千兆接入能力。
褚瑞云介紹說,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重點是增強縣域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研究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新一輪行動方案,啟動整縣推進綜合試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鞏固提升工作,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到2025年,山東將累計建成5000個以上省級美麗鄉村。推動縣級垃圾處理、供氣供電、道路客運等網絡向中心鎮和城郊延伸,通過微管網、服務圈向村莊覆蓋,逐步實現縣鄉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也是山東下一步將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脫貧攻堅實施以來,山東累計減少省標以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1.6萬,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山東省扶貧開發辦副主任宋文華表示,山東將設立5年過渡期,按照“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堅決防止返貧和新致貧。選擇部分縣(市、區)作為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重點幫扶區域鄉村全面振興。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記者注意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山東金融機構也全面發力。作為服務“三農”的國家隊和主力軍,農行山東省分行將著力推動“三農”和縣域業務高質量發展,聚焦鄉村建設、鄉村產業兩大領域,加快有效信貸投放;做大“強村系列貸”業務規模,推進深耕鄉村市場;加快實施“三農”業務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鄉村”服務平臺;聚焦涉農產業鏈、政務民生、縣域流通等領域,構建多層次縣域場景,打造數字化競爭新優勢。并堅持金融扶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