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舉辦生物醫藥專場策略會
中證網訊(王珞)“截至2021年4月底,園區生物醫藥上市企業達19家,總市值約3200億元,園區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總市值占園區上市公司總市值近50%,充分展現了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力’和‘硬實力’。本次論壇舉行旨在進一步彰顯園區生物醫藥企業的價值,攜手資本賦能產業發展,推動‘金融+科技’生態建設,提升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品牌形象,著力支持企業長遠發展!碧K州工業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局長朱曉焱25日下午在園區上市公司策略論壇生物醫藥專場中表示。
作為蘇州園區的“一號產業”,生物醫藥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也是蘇州園區成績亮點中最閃亮的一環,為打造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板塊的整體資本形象,在蘇州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指導下,園區上市公司協會于5月25日下午召開第一屆區域內上市公司策略論壇生物醫藥專場。
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局長朱曉焱,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宮萬炎等出席了論壇。園區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董事長、高管,生物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著名投資機構基金經理等參加了論壇,150余位行業大咖共話生物醫藥前沿發展。
自科創板設立以來,多個優秀的醫藥公司通過科創板上市,上交所科創板也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宮萬炎指出,在生物醫藥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大家思考生物醫藥創新性與資本市場在合規性、商業性、持續性之間的關系,脫離監管的創新難以持續,抑制創新的監管是因噎廢食,生物醫藥企業新的案例、新的模式、新的思想正不斷涌現,上交所在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的過程中,將針對各類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現象,持續深入研究并予以解決,也希望與在座的各位專家共同努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同資本市場有機結合。
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監管部資深經理黃敏之向到場來賓闡釋了《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總體情況及監管關注要點》。她說,截至2021年5月20日,科創板共計64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其中江蘇省14家。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總市值11,425.79 億元,其中江蘇省總市值1445.56億元,蘇州市總市值499.21億元,市場體量巨大,上交所將以“零容忍”的態度,監管包括財務造假、違規擔保、內幕交易、資金占用、市場操縱等紅線行為,并采取多元化舉措,對具體的創新進行精細的事中、事后監管。
上市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支持,生物醫藥垂直領域企業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更好的發展?對此,興業證券生物醫藥首席分析師徐佳熹、海通證券醫療器械首席分析師賀文斌分別圍繞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做主題演講。
徐佳熹對創新藥相關企業發展情況做了宏觀且系統化的梳理。他認為,未來的創新藥立項必將是全球視野與中國國情的疊加,只有差異化、國際化的產品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足夠高的估值;商業化將是很多創新藥企業的生死線,biotech與biopharm、big pharm間的合作會是大勢所趨;資本市場有雙重的反身性效應,當下可能是多年來biotech們在一級市場最好的融資環境,抓住時機給未來準備充足的資源;中國的一二級市場投資者需要更全球化的視野與更深的學術積淀,才能應對未來創新藥投資的挑戰。
賀文斌認為,在全新的器械領域,比如TAVR、結直腸癌早篩、可吸收支架、心室輔助裝置(人工心臟)等器械國產企業先于外企獲批,國產占據主導,意味著未來中國器械增量市場很可能由國產占據主導。傳統的器械領域,中國在高端逐漸突破,PET-CT、高端彩超、化學發光、高端監護儀、骨關節器械等國產替代率不斷提高,中國醫療器械存量市場國產替代已經開始有質的變化。中國醫療器械投資迎來黃金時代。
近些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質態和創新能力均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園區已集聚相關企業超1800家,專業人才總量超4萬,去年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
蘇州工業園區深耕生物科技領域發展,致力于建設世界級產業地標—“中國藥谷”。園區上市公司協會表示,將持續發揮平臺和紐帶作用,聚焦國際前沿領域,集聚優質創新資源,為上市企業、擬上市企業積極營造更優的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全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打造成一張資本市場閃耀的名片,持續推動建成世界一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