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 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觀測能力
自然資源部官網8月19日發布《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報告(2020年)》(下稱《報告》)。
《報告》稱,2021年將深入推進衛星遙感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提高衛星遙感數據、產品、技術、標準等的有效供給為目標,扎實推進衛星遙感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觀測能力。持續開展在軌衛星組網優化,推進陸海衛星統籌觀測,優化“十四五”面向自然資源綜合應用的衛星工程布局。二是發揮衛星遙感常態化業務保障作用。鞏固發展衛星遙感在自然資源調查、規劃、監測、評價、執法、督察等領域應用,促進衛星遙感與自然資源管理深度融合。三是探索服務自然資源質量生態管理。重點強化高光譜、雷達等衛星應用能力,研究形成應用產品體系,開展業務化應用關鍵技術攻關,開展技術推廣,在耕地非糧化、生態保護修復等自然資源質量監測管控等新任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四是以“資源共享、務實管用”為目標,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體系建設,推動國產衛星數據在自然資源系統的全面應用,為我國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報告》所列數據顯示,衛星共享共用形成規模。基本實現自然資源部內國土、測繪、海洋、地礦、林草數據影像貫通,推進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建設,市縣應用規模逐步擴大。全年累計向2000個用戶推送數據,陸地衛星數據推送超過173萬余景,海洋衛星數據推送超過274萬余個,數據量達到1.6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