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裝備核心產業產值預計超800億元 無錫加碼“新能源裝備之都”建設
11月2日,第十五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正式開幕,共計500余家企業參展,諸多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案集中亮相,展現新能源領域發展成果。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無錫著力奠定裝備領域優勢,不斷擦亮“新能源裝備之都”這一城市名片。今年全市新能源裝備核心產業產值預計將超800億元,占新能源產業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新能源產業發展強勁
新能源產業是無錫“465”現代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步探路早、發展勢頭猛。光伏產業在此已有20余年發展歷史,是國內光伏產業的發源地之一。同時,無錫在風電、氫能、儲能等領域均有布局,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產業鏈與供應鏈,涌現出一批行業內較為知名的龍頭企業,形成了特色突出的集聚效應。
數據顯示,今年1-9月,無錫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42.7億元,同比增長23.5%,超過該市“465”產業同期營收增幅16.9個百分點;實現工業產值1485.5億元,同比增長36.5%。截至目前,無錫擁有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188家,較去年增加17家。
具體來看,無錫光伏產業實現營收882.1億元,同比增長23.5%;風電產業實現營收296.7億元,同比增長35%;儲能產業實現營收50.1億元,同比增長30.9%;氫能產業實現營收99.5億元。
今年出臺的《無錫市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3100億元,較2022年年均增幅達到25%以上。其中,光伏產業營業收入達2150億元,年均增幅28%以上;風電產業營業收入達670億元,年均增幅20%。
10月,《無錫市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正式發布,通過25條具體措施,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支撐無錫“465”現代產業集群高水平建設。
在強勁發展的“綠”能背后,是無錫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無錫率先在全國提出打造“凈零碳城市”工作目標,提出了“雙碳”轉型系統解決方案。為此,該市構建“1+1+N+X”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方面,無錫各區加快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打造低碳零碳園區,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綠提。截至今年6月末,無錫累計建成3個國家級綠色園區,累計建成26個國家級綠色工廠、3個國家級綠色供應鏈、5個國家級綠色設計示范企業、64個省級綠色工廠,數量居江蘇省前列。
此外,無錫嚴控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全面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應用,構建綠色智能電網。在這樣的發展路徑下,無錫新能源產業布局得以逐步完備。
裝備領域優勢突出
當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各個城市在構建新能源產業優勢時各有側重。“我們堅持市場自發加政府引導的雙輪驅動,緊緊扭住科技自主性強、產品附加值高、行業話語權大的新能源裝備環節,持之以恒強鏈補鏈延鏈,打造全國少有的全鏈條覆蓋、全賽道布局新能源裝備之都。”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說。
新能源裝備被喻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基石和脊梁。作為知名的智能制造創新高地,無錫具有成熟完備的新能源裝備產業鏈,規模全國領先。據悉,今年全市新能源裝備核心產業產值預計將超800億元,占新能源產業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以“新能源裝備之都”作為定位,品類完備是無錫在這一領域的突出優勢。
以光伏產業為例,無錫企業覆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產業鏈環節,在單晶爐、串焊機、原子層沉積鈍化設備、數控金剛線切片機、光伏磨床一體機、多晶硅還原爐等核心產品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擁有奧特維、微導納米、弘元綠能等一批本地上市公司。
動力電池方面,無錫上市公司先導智能是鋰電設備行業龍頭,市場份額高,可制造涂布設備、卷繞設備、化成分容設備等各個工序的設備;風電方面,遠景能源整機裝備出貨量位居行業前列,同時帶動一大批零部件企業配套發展;制氫裝備領域,設立在無錫的隆基氫能、雙良集團、華光鍋爐等均處在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先位置。
值得關注的是,在當下新能源產業陷入內卷、部分領域深陷價格戰泥淖的當下,新能源裝備企業卻因技術含量較高等因素,相對保持較為良好的業績。
今年前三季度,奧特維實現營業收入42.39億元,同比增長76.74%;歸母凈利潤為8.51億元,同比增長79.52%。奧特維的光伏設備產品包括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機、硅片分選機、激光劃片機、硅片分選機、絲網印刷整線等,其中核心產品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機、硅片分選機在細分市場占據優勢地位,絲網印刷線在2022年推出市場后已獲得龍頭客戶訂單。
先導智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1.86億元、歸母凈利潤23.24億元,同比增幅均超過30%。公司鋰電池智能裝備業務持續保持優勢,同時積極拓展光伏智能裝備、3C智能裝備、氫能裝備等業務。
微導納米今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0.32%。公司將薄膜沉積技術靈活協同應用,創新將ALD技術規模化應用于光伏領域,同時積極布局新一代高效電池技術設備。截至9月末,公司光伏設備在手訂單同比增長244.32%。
多向發力加碼建設
如何持續加碼“新能源裝備之都”建設?本次展覽會透露出無錫下一步動向。
持續發揮重大項目引領作用。在本次開幕式上,聚酰亞胺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奧特維科技新能源智能裝備產業園三期項目、電投中金基金等27個重大項目在現場集中簽約,合同金額達539億元。同時,無錫工業企業采購了規模達5億元的綠證。
不斷引入金融活水賦能產業發展。在開幕式上,無錫市新能源產業基金正式成立。該基金總規模50億元,將聚焦雙碳節能、新能源轉型、新技術賦能等產業方向,重點布局風光氫儲等應用領域;圍繞頭部企業上下游、生態鏈進行投資,完善和提升產業鏈水平,助力無錫市成為具有國際標識度的“新能源裝備之都”。
進一步發揮平臺型機構支撐作用。無錫新能源領域2023年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授牌,包括江蘇省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電力北斗融合信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與江蘇省智能零碳先進電池工程研究中心。
龍頭企業發揮更大帶動作用。先導智能、帝爾激光、奧特維等八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新能源裝備產業生態合作組織,將以終端裝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為路徑,催生更多專業化協作配套企業,構建良好產業發展生態。
在開幕式上,多位專家提出真知灼見。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新型儲能強勢崛起,成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2024年將是儲能元年,從強制配儲到容量租賃,獨立共享儲能將成為新型生態。朱共山認為,風、光、儲賽道成長之路高度相似,要吸取光伏領域教訓,避免一哄而上。新能源產業洗牌在即,唯有專業方能生存。
《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展望》報告在會上發布,提出新型儲能發展面臨包括鋰資源制約、安全風險、新舊能源接力步調不一、國際貿易和技術環境多變等在內的挑戰。推動新型儲能發展要科學規劃,在安全基礎上兼顧儲能系統的穩定性、功能性、靈活性、協調性以及安裝的位置和容量,避免項目重復建設;市場機制方面,要推動新型市場建立容量補償機制;技術規范方面,要加大儲能標準化技術組織間的溝通協調,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的重點標準制定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