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亞太區企業氣候行動進展不一 中國公司在清潔能源領域表現突出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汪友若)日前,MSCI發布《亞太氣候行動進展報告》(下稱“報告”)。MSCI的最新分析顯示,亞太區企業的氣候轉型進展步伐不一,各市場在碳排放披露、氣候目標設定、能源結構,以及綠色和轉型資本流動上的發展進度存在差異。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和升溫記錄屢創新高,亞太區面臨的氣候風險日益加劇。鑒于其經濟貢獻和排放增長態勢,亞太區的氣候行動對全球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具有重要影響。
王曉書補充道:“我們也看到亞太區企業在清潔技術生產和創新方面的表現日益突出。隨著亞太區對氣候相關問題的監管力度加大,以及來自投資者的壓力增加,企業有望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和應對措施。”
亞太地區企業氣候行動進展不一
據王曉書介紹,報告研究了MSCI亞太可投資市場指數涵蓋的13個亞太市場的企業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而采取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碳排放披露、氣候目標的設定、能源結構的調整、轉型融資,以及清潔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等。
她表示,在亞太地區,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披露碳排放信息和氣候目標,顯示出氣候透明度和責任度正在提升。然而,各個亞太市場的進展并不一致。
這主要是由于不同司法轄區的監管要求不同,導致了市場間的差異。例如新西蘭和澳大利亞較早實施了與國際標準一致的披露要求,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市場也計劃在未來幾年實施強制性披露要求。相比之下,中國、印度等市場尚未有與國際標準一致的披露框架,導致了這些市場的公司在碳排放信息披露上相對落后。
不過,總體來看,王曉書認為,越來越多的亞太區公司開始設定氣候目標,這與來自監管和投資者的壓力增加有關。并且投資者在構建低碳投資組合的過程中,其關注點已經從單純的碳排放量轉移到了企業的氣候目標設定和氣候行動的積極程度。
公用事業領域的能源結構正在轉型
在氣候轉型過程中,能源轉型是全球市場和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也在減緩氣候變化過程當中起了關鍵作用。
根據MSCI的測算,亞太地區在2020年至2030年將占全球新增清潔可再生能源產能的近60%,其中光伏和風能的裝機量最高;分地區來看,中國和印度在亞太地區能源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大中華區主管郭思平表示,在MSCI覆蓋的亞太地區上市公司中,公共事業領域的公司在2015年至2022年期間持續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其中,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裝機量及增長率方面領先全球。
郭思平提及,除了擴大清潔電力產能,提前退役的燃煤電廠也被視為實現凈零排放和碳達峰的關鍵之一。“目前,亞太區正努力探索資本市場在提高煤電淘汰計劃經濟可行性方面的作用。”她表示,除了通過混合融資和轉型碳信用的方式調動私募資本、將煤炭淘汰的環境和社會因素納入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之外,促進投資者參與及溝通也可以起到補充作用。
此外,通過對MSCI低碳專利評分的分析發現,MSCI亞太可投資市場指數的成份股在先進電池存儲、太陽能和氫燃料技術方面的平均敞口高于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的同業成份股。具體到中國企業的情況,郭思平表示,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中,總清潔技術專利得分最高的領域同樣聚焦于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能源效率、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行業。
“這展示出了中國企業在相關方面較強的技術儲備能力,也表明這些公司在技術和市場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可能會受益于能源結構轉型帶來的機遇。”郭思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