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實施計劃出臺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委員會以決議方式通過了全球溫室氣體監測(G3W)實施計劃,旨在加強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檢測,以及服務于全球氣候治理領域的有關政策制定。該計劃將以世界氣象組織長期協調的溫室氣體監測和研究工作為基礎,分階段實施。其中,2024年至2027年為試運行階段,初步聚焦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大主要溫室氣體,研究人類活動和自然現象對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該實施計劃出臺前夕,WMO發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氣候最新通報》指出,在2024年至2028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時期高出1.5℃的可能性為47%。WMO副秘書長柯·巴雷特表示:“這些統計數字背后隱藏著一個嚴峻的現實,就是我們遠遠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設定目標的軌道,我們必須緊急采取更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否則將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更加極端的天氣將導致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數百萬人遭受生命威脅,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也將受到嚴重損害。”
作為該實施計劃的主要起草方之一,“全球大氣觀察”組織表示,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實施計劃的出爐,是多年以來大量團隊努力的結果,得到了全世界溫室氣體科研群體的一致支持。該計劃致力于幫助世界氣象組織成員更好地落實《巴黎協定》,為其有關政策制定提供依據。鑒于各國在采取減緩氣候變暖具體政策措施方面,受到信息不對稱、不完整的困擾,WMO擬通過該計劃打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庫,作為公共產品幫助各成員更科學決策。
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實施計劃致力于打造集成度高、有效性強的合作框架,整合當前天基和陸基觀測系統,融合現有的觀測數據和推算模型,最大程度匯聚當前技術,加強溫室氣體檢測的質量。WMO在通過該實施計劃的決議中還建議,今后所有的溫室氣體監測工作都應秉承全透明原則,并遵循WMO統一數據政策開展,以便各國能以地球系統數據為基礎,開展自由且不受限制的國際合作。WMO對于通過更好集成力量獲取更高質量數據寄予厚望,該實施計劃負責人巴爾薩莫表示,當前基線觀測站能夠較好地測量二氧化碳濃度,但要想直接服務氣候政策制定,還需要更精確、更及時的數據,目標是能按照月度頻率更新全球二氧化碳流動和聚集情況,并且要有足夠清晰的地理分布細節。
根據決議,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實施計劃的推進,將始終在聯合國框架下進行,世界氣象組織基礎設施委員會、研究委員會將共同組建聯合顧問組,負責聯絡外部參與方,推進該計劃的落地執行。為確保計劃順利實施,WMO呼吁各成員加大對聯合顧問組專業人員的支持,使其更好保障計劃的順利推進。近期,WMO發布了半年度簡報,強調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展現出更大領導力,優先任務就是幫助并賦能各個國家和地區制定有效且針對性強的氣變適應和減緩措施,WMO將在這一問題上發揮引領作用,并與志同道合者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