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A股三大指數呈現探底回升走勢,在大金融板塊集體走強的支撐下,上證指數表現明顯強于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846.22點,上漲0.33%;深證成指報10653.49點,下跌0.27%;創業板指報2054.96點,下跌0.80%。
北向資金連續第4個交易日凈流入A股。周四早間,繼美的集團、華測檢測、索菲亞之后,泰格醫藥也因外資持股比例達到了26.4%,遭深交所預警。
5月初央行新規落實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金融開放力度進一步擴大,疊加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外資加速流入A股。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顯示,維持對中國股市跑贏全球新興股票市場的預判。
昨日盤面上,包含銀行、券商在內的大金融板塊表現強勢,成為支撐滬指的重要力量。
券商板塊開盤大漲,財通證券盤中觸及漲停,截至收盤漲8.65%;多元金融概念中,新力金融、熊貓金控漲停;銀行板塊36只個股全線飄紅,常熟銀行漲4.08%。
消息面上,27日晚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消息,根據金融委統一部署,成員單位將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原則,于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
與資本市場最為相關的有兩條:其一為出臺《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發布《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主要規則,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其二為加快推進新三板改革,積極穩妥實施公開發行,選擇符合條件的企業作為精選層,允許公募基金投資,建立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
昨日金融板塊一馬當先,支撐起滬市的相對強勢。金融板塊異動行情是否有持續性?市場人士表示,金融板塊的穩定往往能確認市場底部區域,現在需要用時間去消化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擔憂,從而構筑市場底。
雖然大盤延續震蕩,但北向資金并未中斷買入的步伐。周四,借道滬深股通的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28.1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25.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48億元。
交易所周四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因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持股總數占公司總股本比例超過26%,深交所對美的集團、華測檢測、泰格醫藥、索菲亞股等4股同時發出外資持股比例預警,這是A股歷史首次出現4只個股同時被預警。
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所有境外投資者對單個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有限定,持股比例總和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0%。根據滬深交易所規定,外資持股臨界點分別為警戒點26%、暫停買入點為28%、強制減持點為30%。
資金面上,今年以來,在外圍市場劇烈震蕩及疫情的干擾下,北向資金仍累計凈買入逾603.64億元。3月底以來連續9周凈買入。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維持對中國股市跑贏全球新興股票市場的預判。A股當前的相對估值相比其他資產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