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改革與強制退市持續提速 港股強化優勝劣汰機制提升市場整體質量
香港監管系統凈化市場的節奏開始加快,從GEM(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即香港創業板)改革,到勒令不符合上市資質的企業除牌,港交所激活中小企業成交量、提升市場整體質量的決心持續彰顯。
近年來,港交所勒令除牌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截至11月13日,據港交所官網統計,今年以來被取消上市地位公司數量已達38家,超過2021年的數量,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GEM改革箭在弦上
9月26日,港交所刊發咨詢文件,就GEM上市改革征詢市場意見,提出的建議包括實施新的“簡化轉板機制”,讓合資格的GEM發行人轉往主板上市、為高增長的企業增設新的資格測試以及取消季度匯報規定。
根據披露,此次咨詢時間為期6周,已于2023年11月6日結束。港交所知情人士透露,咨詢期結束后,將整理收到的意見,并做出必要的修改,預計新規則最快將在2024年年初生效。轉板制度也將為優質企業提供多元的發展路徑和上市地選擇。
從此次港交所刊發的咨詢意見來看,GEM改革最關鍵的是引入新的“簡化轉板機制”,降低了中介機構服務成本,能夠提振中小企業赴GEM上市,進而轉到主板上市的意愿。同時,港交所引入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對研發投入高的科技企業“開閘”。
新的“簡化轉板機制”下, GEM發行人只需在第一次上市時委任保薦人及刊發招股書,轉主板時不再需要委任保薦人及刊發招股書。在目前轉板機制下,GEM發行人在上市時、轉到主板時,均需委任保薦人和刊發招股書。
對此,香港華夏證券行政總裁王榮昆表示,因GEM轉板至主板也需要聘任保薦人和招股書,許多中小企業受限于中介機構服務成本,寧可等到足夠規模、符合主板上市條件才申請上市,這樣可能削弱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盡管港交所簡化了轉板機制,但對擬赴主板“趕考”的企業,要求仍趨嚴。根據咨詢意見,GEM發行人須具備主板上市的所有資格,已刊發作為GEM發行人的3個完整財政年度的財務業績,其間擁有權和控制權不變及主營業務未發生任何根本性變化。此外,在此次“簡化轉板機制”意見中,對GEM發行人轉板前的流動性亦有規定。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為了謹防有財務數據“瑕疵”的企業赴主板上市。因2015年至2018年GEM市場“殼股”較多,對其轉板設置較高的流動性門檻,能遏制“造殼”問題。因之后GEM上市公司轉主板時不再需要委任保薦人及刊發招股書,中介機構須更嚴格提升執業質量。轉板機制更為暢通后,中小企業估值水平有望提升。
針對首次上市規定,港交所表示,將為大量投入研發活動的高增長企業推出新的資格測試。采用此新測試的GEM上市申請人,除符合其他條件外,須確保其在上市前兩個財政年度的合計研發開支不少于3000萬港元,每個財政年度的研發開支占同期總營運開支達15%或以上。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旋表示:“我們建議引入新的財務資格測試,希望能吸引注重研發且具有高增長潛力,但沒有凈運營現金流記錄的公司來上市。相信新的測試標準有助于吸引靠研發驅動的成長型公司。”
獨立股評人岑智勇表示,GEM定位為中小企業融資,應擴大中小企業服務覆蓋面。除了制度改革外,還應考慮如何吸引除香港本地以外的中小型公司,如來自粵港澳地區乃至東南亞的企業,從而優化GEM發行人結構,提升投資者參與度。
強制退市大幅加速
11月13日,港交所官網顯示,11月16日上午9時起,南海控股將被取消上市地位。
10月26日,6家港股公司同日被取消上市地位,分別是天山發展、高銀金融、海升果汁、新海能源、中國數碼信息、中國創意數碼。
這顯示香港監管對建設高質量市場的決心日益強烈,有重大違規行為或經營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投資風險的公司將不斷被“淘汰出局”,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加速形成。
今年以來被港交所除牌的38家港股公司主要有兩大特征:一是均為小市值港股,普遍在10億港元以下市值,且財務狀況不佳;二是大部分屬于傳統行業,如地產投資、影視娛樂、能源、消費等,且缺乏實質性經營業務。
港股公司被除牌的原因主要是:有重大失當行為,未能刊發財務業績、財務報表附有無法表示意見及否定意見,以及公眾持股量不足等。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條例,推出“快速除牌”機制,主板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主板《上市規則》第6.01A條),GEM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2個月(GEM《上市規則》9.14A條),港交所有權取消公司上市地位,也可視個別停牌公司的具體事項和情況隨時刊發除牌通知。
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監管機構對于企業是否退市的判斷有較強的自主權。香港監管機構有權在認為發行人或其業務不再適合上市、缺乏足夠業務運作,或者可以認定已長期停牌的發行人所提交的復牌補救行動不足以恢復其上市地位等情況下,決定將該證券除牌,這是香港監管實質審核權的體現。
自2018年《上市規則》修改除牌程序生效以來,被勒令除牌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港交所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被勒令除牌的上市公司為19家、31家、34家、4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