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可轉債發行數量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繼續擴容,前三季度發行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
分析人士指出,可轉債的優勢逐漸被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認可。從目前的預案規模和發行進度推測,2021年可轉債市場供給料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市場持續擴容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36只可轉債發行,募資總額達1527億元;2019年全年的發行數量為126只。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行業可轉債規模提升較明顯,今年前三季度達到1245億元,遠遠高于去年同期的736億元。
一些嘗到了“甜頭”的上市公司開始多次利用可轉債融資,當前市場罕見地存在“一、二代可轉債”并存的現象。例如,山鷹紙業發行了山鷹轉債和鷹19轉債,贛鋒鋰業發行的贛鋒轉債、贛鋒轉2,桐昆股份發行的桐昆轉債和桐20轉債。近日,晶瑞股份也發布了新的可轉債發行預案,該公司去年發行的晶瑞轉債仍在存續期內。
未來供給有保障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利用可轉債融資,與可轉債發行成功率提升有關。去年以來,可轉債一級市場升溫,打新常常一簽難求,不少新債中簽率都低至“十萬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作為機構投資者“打新”主要參與渠道的“網下發行”基本已不復存在。有券商人士表示,去年可轉債“火”起來以后,網上渠道足以完成發行任務,承銷商和發行人便不愿再加入網下發行環節。
華創證券周冠南團隊認為,一方面,可轉債市場日漸成熟,優勢逐漸被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認可;另一方面,創業板注冊制壓縮了可轉債審核和發行周期。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可轉債發行的審核主體由證監會變更為交易所,深交所需在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受理發行人的注冊申請。同時,審核時長壓縮至2個月,且證監會需在15個工作日內批復。創業板和科創板證券發行采用注冊制,壓縮了審核周期,大幅提高了審核速度。
“審核和發行周期縮短,或將吸引更多創業板上市公司考慮可轉債融資。”周冠南團隊表示。
Wind數據顯示,目前大秦鐵路、南方航空的可轉債發行申請已獲證監會核準,擬發行規模分別為320億元、160億元。展望未來供給節奏,周冠南團隊認為,若兩只大盤可轉債均在今年第四季度啟動發行,預計第四季度可轉債發行規模或將超過700億元,全年發行規模或許會超過2200億元。從目前的預案規模和發行進度推測,2021年可轉債市場供給料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