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壓力減輕 新能源車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2月1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900萬輛,行業整體不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近期隨著碳酸鋰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壓力有望減輕,疊加各地政策對汽車消費的刺激,新能源車市場將維持高景氣度。
鋰鹽價格下降
近日,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上海鋼聯數據顯示,2月17日,電池級碳酸鋰跌5500元/噸,均價報44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跌4000元/噸,均價報41.25萬元/噸;氫氧化鋰跌5000元/噸-6000元/噸。據生意社統計,碳酸鋰現貨價格在2022年11月達到高點59.1萬元/噸,4個月內降幅超過25%。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計,今年下半年,碳酸鋰價格將降至35萬元/噸至40萬元/噸。為保證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碳酸鋰較合理的平衡價格區間為30萬元/噸至40萬元/噸。
“近期電池原材料價格變化較快,我們與供應商一直保持著積極溝通,正在商討制定新的價格方案。”國內某電池廠商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外,記者調研多家動力電池廠商了解到,需求方面,動力電池訂單目前仍處在飽和階段,新訂單正在洽談新一輪價格。
相關部門正加大動力電池原材料供給保障力度。日前,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就《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將加強國際資源開發合作,推動加快國內開采進度,積極開展整車、零部件、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擊投機炒作、捂盤惜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多措并舉做好關鍵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
財信證券研報表示,隨著碳酸鋰價格快速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新電池技術如鈉電池、錳鐵鋰電池、復合集流體的量產應用帶來的續航、安全、快充等性能的快速提升,新能源車2023年將進入全面替代燃油車的階段。
向好趨勢不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別下降6.9%和6.3%。
苗圩認為,政策補貼退出會對今年一季度,甚至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車市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是可控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苗圩建議,將計劃于今年年底退出的新能源汽車購置減免政策繼續延續。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汽車是消費“四大金剛”之一,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達到10%。商務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多措并舉,著眼全產業鏈,突出關鍵點,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全國有10余個城市推出了鼓勵汽車消費相關政策。江西省公布的《關于進一步鞏固提升經濟回穩向好態勢的若干措施》中提到,大力提升汽車、家裝、家電等傳統消費,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綠色智能家電消費促進等促銷活動,落實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
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延續實施新能源車置換補貼,2023年6月30日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小客車,并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的《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政策措施》中提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惠民政策,將購車補貼政策延續至2023年3月底,對在省內新購汽車按購車價格的5%給予消費者補貼,最高不超過1萬元/輛,省、市級財政各補貼一半。遼寧省大連市近期宣布,計劃于2月10日至3月31日,面向在大連購車人發放總額5000萬元的“2023年大連汽車消費券”。
中汽協表示,2023年我國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隨著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和消費活力。
中汽協預計,隨著新的一年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有望得到較大緩解,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實現3%左右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