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劍鋒:把握新發展階段 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動能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上,證券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科學把握新階段的歷史方位,全面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是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證券行業發展步入新階段
黨中央對資本市場提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戰略目標和“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具體要求,這標志著證券行業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一)創新驅動發展 證券行業大有可為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以銀行貸款為主的傳統間接融資體系難以滿足實體經濟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創新高效增長的發展需要,也與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下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不相匹配,因此亟須發揮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引導資本流向創新領域,推動科技、金融與實體形成良性循環。
(二)全面深化改革 行業迎來廣闊空間
當前,資本市場各項基礎制度持續健全完善,發行、交易、退市、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持續監管、投資者保護、中長期資金入市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作為重要的資本市場中介,證券行業迎來重大戰略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特別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等系列改革目標的達成,有望在更高起點開創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新階段需要承擔新使命與新擔當
證券公司應在“十四五”發展新階段肩負起新使命與新擔當,加速構建高水平、雙循環新格局,積極融入創新驅動發展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與金融體系雙向開放,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發揮資源配置功能 助力高水平、雙循環新格局的形成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者與參與者,證券公司應通過社會財富金融化與產業資本證券化構建內部循環,通過更高水平雙向開放貫通外部循環,在擔當促進雙循環新使命過程中,增強自身服務雙循環格局的能力;應加大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力度,推進技術要素證券化,實現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應進一步強化自身財富管理能力,充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引導居民儲蓄向消費和投資轉化,為構建內循環格局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積極融入國際循環發展,以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貫通外部循環,實現“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互聯互通。
(二)積極融入創新發展戰略 服務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以設立科創板為代表的注冊制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證券公司通過提供承銷保薦、并購重組等投資銀行服務,推動產業資本證券化程度大幅提升,為科技企業打好核心技術攻堅戰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證券行業應進一步融入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向符合國家經濟轉型方向的科技創新領域重點配置,肩負起優化融資結構、激發經濟活力、培育創新動能的歷史使命,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三)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提高社會財富金融化程度
現階段我國居民資產配置尚不均衡,主要表現為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實物資產配置比例較高而金融資產占比較低,儲蓄占比較高而股權類資產占比較低。證券公司作為社會財富的管理者,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構建過程中,應進一步強化自身財富管理能力、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通過豐富金融服務與產品供給,充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實現財富管理能力與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相匹配,提高社會財富金融化程度,為暢通國內大循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四)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證券行業應當在擔當促進“雙循環”新使命中,以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格局貫通外部循環,實現“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互聯互通。應進一步提升證券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并以主動開放的姿態加速國際資本“引進來”進程,提高境外資本對境內市場的配置比例。
新階段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
新階段下,證券行業在雙循環新格局構建過程中肩負著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升級、科技產業迭代創新、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的戰略使命。
(一)回歸業務本源 提升專業能力與效率
一是以注冊制為契機,推動投資銀行業務高階轉型。證券公司應加快推動投資銀行業務從傳統發行通道向保薦、定價、承銷的核心職能回歸,全方位夯實投資銀行項目篩選、資產定價、項目承銷、風險控制等綜合能力,重塑投資銀行業務邏輯。二是擁抱“大資管”時代,縱深推進財富管理轉型。三是統籌推進各業務協同,建立全業務鏈服務體系。證券公司應以客戶驅動、投研先行為原則,以投資業務和融資業務為核心,在加快提升基礎投研能力的基礎上,統籌推進投行、研究、資管、經紀、另類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業務條線的協同,建立全業務鏈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深度的綜合性金融服務,為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
(二)探索差異化發展 打造相對競爭優勢
進入“十四五”發展新階段,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打造相對競爭優勢,對于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中小券商的專業化與特色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中小券商而言,應在構建全業務鏈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戰略聚焦,在特定業務、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特定客戶群體、特定渠道做專做精做強,鍛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三)金融科技賦能 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技術在證券行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加速滲透到證券行業底層架構及前、中、后臺業務,持續推動證券公司財富管理、投資交易、運營管理、風控合規等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對于證券行業而言,應積極融入科技發展浪潮,加快推動金融科技戰略定位提升、資本投入加大以及隊伍建設變革,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
(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優化行業發展生態
證券行業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行業改革創新、堅守合規穩健經營、有效防控道德風險的關鍵,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支撐。南京證券深入踐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核心文化價值觀,打造“正統、正規、正道”的企業文化品牌,將企業文化發展成為公司獨特的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把行業文化建設要求納入公司經營管理、合規風控、內部監督,豐富“三正”企業文化內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與黨的建設、業務發展、經營管理有機融合,為打造“百年老店”、實現基業長青奠定堅實基礎。
(本專欄由中國證券報與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