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分析師頻頻加盟 券商資管欲借流量“出圈”
興業證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近日轉任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叭蚊聛淼帽容^急,流程走得也比預想中快,過來之后日程安排得很滿,一直在出差!蓖醯聜悓χ袊C券報記者表示。據悉,他已卸任興業證券研究所相關職務,同時升任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
去年下半年以來,明星券商分析師“投奔”券商資管屢見不鮮,國泰君安資管、中泰資管和東證資管等多家券商資管子公司持續力邀明星券商分析師加盟。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在相關規定的限制下,機構的私募業務不可宣傳自身業績,但資管機構借助知名分析師的流量效應打造明星投研團隊,或有助于業務拓展。不過,資管行業歸根結底需要真實業績支撐,流量倘若無法“變現”,則意義不大。此外,賣方和買方的角色轉換對分析師的要求也完全不同。
研究大佬紛紛轉型投資
“興業證券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做得不錯,興業證券研究所很多人轉到了本公司自營和資管部門,并成為中堅力量,肥水不流外人田,非常難得。”華東某券商內部人士稱。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下半年以來,有多位知名券商的分析師轉戰券商資管。
原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總量團隊負責人李少君于2020年9月入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研究業務及組合投資業務,并于2020年12月起任國泰君安君得益三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基金經理。
原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姜超于2021年2月入職中泰資管,擔任聯席首席投資官。
原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胡雅麗于2021年3月入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助理、董事總經理,兼任權益研究部總經理。
中泰證券原研究所副所長篤慧于2021年3月離職,轉型買方做起私募投資。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則于今年5月離職,履新KKR投資集團,擔任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除明星分析師外,券商高管近年“奔私”也不罕見。國泰君安前董事長楊德紅在2020年離職后創辦私募投資機構,轉型買方。再往前看,華泰聯合證券原董事長劉曉丹、南京證券原副總裁黃錫成、西部證券原董事長劉建武等,也紛紛創立或加盟私募機構。
投研和投資之間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轉戰資管圈的明星分析師,此前普遍在各類券商分析師評選中斬獲殊榮。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明星基金經理的偶像化趨勢日益明顯。此前在各大分析師評選中拿獎拿到‘手軟’的明星分析師自帶光環效應,在流量助推下,自然成為所在的資管或私募機構的一張亮眼名片”。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尤其是背靠券商母公司的券商資管,在資管新規后有加強主動管理能力的訴求,而打造明星基金經理或投研團隊有助于其業務拓展。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賣方研究高手不一定適合做投資。
“買方、賣方之間的跳槽其實很正常,不過賣方分析師直接跳到買方當基金經理還是有難度的,投研和投資之間還是有些距離的,買方還是要靠業績說話!蹦橙谭治鰩煂χ袊C券報記者表示。
另一位業內人士援引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的觀點表示,賣方分析師和買方投資者雙方的角色對人的性格和才能的要求完全不同。賣方分析師的角色是“分析局面、判斷趨勢、為人設謀”;買方投資者的角色是“察言納諫、采取行動、面對結果”。
從買方的角度看,高水平的分析師當然是能夠正確預言趨勢的人,但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分析師都無法持續準確地預言趨勢,分析師的作用主要是拾遺補缺、完善買方的決策思路,幫助買方盡量周全地考慮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并在風險出現時有所應對,但并不對買方的結果承擔最終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