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研究業務已成為券商整體投研能力提升的關鍵支點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8月30日,長江證券2022年度秋季投資策略峰會開幕。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在致辭中表示,在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機構化浪潮將研究傭金市場推向新的高點。伴隨行業規模連上臺階,研究業務已不再是過去的成本中心,反而一躍成為券商收入增長的重要一極。不僅如此,在投價報告機制、買方投顧模式等改革的推動下,研究業務的格局和使命,也從單純的賣方觀點輸出,升格為券商整體投研能力提升的關鍵支點。
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發表致辭。來源:長江證券
市場大概率仍會延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縱向看市場的表現,劉元瑞表示,在過去三年中,已經看到了三次不同的風格轉換。2019年消費和醫藥為代表的價值股牛市,2020年的賽道股牛市,以及2021年以來大小市值風格的切換。總體而言,過去三年整體利率環境比較友好,而宏觀經濟也有兩次脈沖式機會:2019年下半年經濟見底回升預期,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出口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中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擺脫補貼依賴,需求持續超預期,成為過去三年市場強勢的重要推手。
“2022年上半年是一個均值回歸和結構分化的市場。”劉元瑞分析稱,2019年至2021年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行業漲幅超過10%,機構持倉的集中度處于一個較高的位置。因此,上半年市場波動幅度比較大。
展望下半年,劉元瑞表示,全球秩序仍在重構,而消費偏弱、投資下滑、出口回落,使得需求收縮的壓力依然較大。但市場大概率仍會延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行業輪動可能會在更大范圍上出現,并成為市場的主旋律。前期穩增長板塊股價下跌和成長板塊業績增長消化了當前市場部分估值的風險,前者更關注政策力度,而后者更關注需求能否持續超預期。
致力于價值發現并有效傳遞
從業務發展來看,長江證券研究業務已趟出一條長江特色的專業之路,躋身行業前列。劉元瑞表示,公司研究業務在愈發激烈的競爭中穩住頭部陣腳,無非是對研究本源的恪守,即致力于價值的發現,并有效傳遞。
他從三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淡化行業。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任一環節的缺失都將無法探知其衍變的全貌。從本質上而言,其實并沒有真正的非周期行業,大部分的成長股,最終都是周期性成長股。而每一個看似平凡的領域,也都可能蘊藏不凡的價值。長江證券研究所一直以來堅持全產業鏈覆蓋,尊重每個行業周期輪回之中蘊藏的本質,以期行業間相互印證,以求囊括產業變化傳導的完整鏈條,并以更全面的價值挖掘,滿足客戶多方位的研究需求。
二是淡化熱點。熱點日新月異,風口斗轉星移,汲汲于熱點,則注定與長期基本面無緣。沉迷于市場波動,也終會與價值漸行漸遠。客觀規律不以人心為易,內在價值不因喧囂而增減。劉元瑞指出,不憑一時熱度判高下,下定決心做減法,專注干好本職,著力回歸研究的本源,追求經得住檢驗的普適性框架,是長江證券研究所的追求和堅守。近年來,長江證券研究所不再一味追求報告數量,轉而聚焦精品深度研究,就是希望研究員能忽略市場雜音,關注企業的內生價值和成長,為客戶傳遞理性的專業價值。“走得快”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走得久”,皆是堅守本分。
三是淡化個人主義。劉元瑞指出,賣方研究是一個精妙細微的體系,從團隊彼此印證,到研究銷售協同,以集體為承載,積力所舉,互為支撐,并堅持下來。長江證券研究所一直不曾以個人英雄主義為念,不倚靠明星分析師的簡單拼湊,而是選擇相信“在一起”的力量,堅持強化平臺建設,幾代人共同打造出自己的豪華陣容。正因如此,在行業擴張之際,研究所并未跟隨其中,依然維持中等的人員規模,非踟躇于現狀,而是篤定于內生增長的張力,將機會優先傾斜于內部,堅持內生培養,力圖給加入長江證券的每一位年輕人以施展空間。與此同時,敢為人先,依托金融科技驅動業務內在,一方面領銜市場構建機構客戶平臺,首創研究小程序,以平臺之力,確保產品與服務的規范性,提升研究價值的傳遞效率;另一方面布局研究圖譜,以期研究員抽身于繁雜的簡單機械勞動,幫助研究員聚焦于價值發現的核心過程,更好地轉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