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陳友新:全面實行注冊制助推投行提升執業能力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董事總經理陳友新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是資本市場‘牽一發動全身’的‘牛鼻子工程’。”
陳友新表示,這一重大改革舉措體現了全面性、規范性和可預期性,體現了統一性、完善性和包容性。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對投資銀行的行業研究、價值發現、質量控制、客戶服務、直接投資等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動投行由單純依賴牌照的通道業務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
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2月1日,中國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主要制度規則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對此,陳友新感觸頗深。
陳友新表示,注冊制將是全市場、全產品的注冊制,體現了全面性、規范性和可預期性。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惠及滬深交易所主板、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以及已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各類產品。層級上,既有證監會規章、規范性文件,也包括證券交易場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等方面的業務規則;內容上,既有投行業務領域的IPO、再融資、并購重組,也涵蓋交易、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產品上,不僅包括股票,還包括可轉換公司債券、優先股、存托憑證等。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是水到渠成的,體現了統一性、完善性和包容性。本次改革基于試點注冊制經驗對試點階段行之有效的做法進行優化和定型,統一規則表述,取消“試點”字樣等,體現了統一性、完善性。對于主板而言,延續了之前注冊制板塊的包容性。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里程碑事件,強化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多方面積極影響,具有重大意義。”陳友新說。
陳友新認為,全面實行注冊制后,將構建“一個核心、兩個環節、三項市場化安排”的注冊制架構,突出改革的系統性和漸進性,使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體系更加清晰。
陳友新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將強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功能。全面實行注冊制增強了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提升了新股發行定價的市場化程度,助力市場加快形成有進有退的生態,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產業、資本、科技正向循環上發揮了顯著作用。另外,全面實行注冊制將優化監管職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證監會與交易所的職責分工進一步明晰,發行上市全過程更加規范、透明、可預期,有助于接受社會監督,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
投資者應該作何準備?陳友新建議,全面實行注冊制下企業發行上市常態化,投資者要順應深化市場化改革的大趨勢,提高對市場、行業、公司的分析判斷能力,以及相應的估值定價能力,才能發現更有價值的公司,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
推動投行轉向綜合服務
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券商的投行業務生態將有何變化?
“全面實行注冊制給投資銀行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也對原有業務模式形成重大挑戰。”陳友新判斷,全面實行注冊制對投資銀行的行業研究、價值發現、質量控制、客戶服務、直接投資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投行由單純依賴牌照的通道業務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
在陳友新看來,頭部券商依靠綜合實力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但相互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中國實體經濟基礎堅實、前景廣闊,深耕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精品投行也將占據一席之地。
談及如何由單純依賴牌照的通道業務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陳友新表示,投行應全面提升執業能力,促進投行業務深度轉型。不僅要提升質量控制能力,還要提升價值發現能力。
以中信建投證券為例,陳友新介紹,中信建投證券投行業務堅持走均衡全能的發展路線,打造“行業+區域+產品”的全方位業務布局,推動境內外投行業務一體化發展;強化項目準入管理,對客戶進行分類和分段管理,同時提升質量評價能力,提高風險識別能力,不斷提高優質客戶占比;不斷強化三道防線的風險和執業質量的意識,推動投資銀行業務的高質量發展,培養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在合規基礎上,不斷提升投行與其他業務條線的協同和協作,為實體經濟和優質客戶提供更多產品線的系統性服務。
“總之,隨著資本市場發展進入全面注冊制的新時代,投資銀行業務也要切實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陳友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