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降傭新規落地 賣方行業回歸投研本質
近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第二階段正式開啟,《規定》將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整體來看,公募基金分倉傭金在證券行業營收中的占比較小,降傭對于行業整體營收影響較小。”平安證券非銀分析師王維逸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來看,降傭將引導行業回歸研究本源、倒逼券商從過去的通道類業務向財富管理和機構綜合服務加速轉型。聚焦專業研究能力、研究所與其他業務條線有協同的綜合大型券商受降傭沖擊將相對較小,基金費率改革的推進也將加速行業供給側格局優化。
明確提出券商降傭金
《規定》主要內容涉及四個方面,一是調降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二是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三是全面強化基金管理人、證券公司相關合規內控要求;四是明確基金管理人層面信息披露內容和要求。
東吳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胡翔表示,《規定》延續此前征求意見稿對于傭金調降幅度的要求,即被動股票型基金產品不得通過證券交易傭金支付研究服務、流動性服務等費用,且股票交易傭金費率原則上不得超過市場平均股票交易傭金費率水平;其他類型基金產品通過證券交易傭金支付研究服務費用的,股票交易傭金費率原則上不超過市場平均股票交易傭金費率水平的兩倍。
根據東吳證券測算,預計證券行業公募交易傭金收入將下滑35.64%,上市券商合計營收預計下滑1.11%。
光大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規定》發布實施后,以2023年靜態數據測算,公募基金年度股票交易傭金總額降幅將達38%,2024年、2025年將分別為投資者節省32億元、64億元成本;前兩階段費率改革舉措預計每年累計可為投資者節約成本約200億元。
投研服務回歸本源
證監會表示,《規定》的發布實施,將進一步優化基金證券交易傭金制度,降低基金投資者交易成本,有利于引導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進一步端正經營理念,專注提升投資者長期收益,提供更加優質的交易、研究和投資服務,促進形成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
針對此次券商研究業務變革,天風證券非銀分析師杜鵬輝表示,這將推動行業正本清源,傭金分配回歸研究本質,研究所實力突出、投研硬實力強的券商或將受益。
《規定》要求,權益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0億元的基金公司,需將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王一峰表示,《規定》有利于以研究見長的賣方研究機構;對研究實力較弱、綜合業務協同能力不強、相對偏向服務的賣方研究機構而言,會產生較大壓力,證券行業投研服務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胡翔也認為,新規發布背景下,預計券商機構業務頭部化趨勢將進一步強化,從而倒逼券商研究業務積極轉型應對,未來券商研究業務收入模式或將由單一傭金收入向綜合業務收入轉型。
“對證券公司而言,未來單一賣方研究服務或難以獲取基金客戶持續黏性。除打造專業投研能力外,或需向兩個領域延伸。”王一峰表示,一方面,券商賣方研究競爭從公募絕對主導,向私募、保險、QFII等多元化客群拓展,用以穩定費率總水平;另一方面,券商需要協同財富管理、衍生品、信用交易等多部門,打造券結模式與財富管理模式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延伸公募產業服務鏈條,增厚綜合金融服務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