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標普500”上線:解讀中證A500指數
一直以來,廣發證券主動扛起金融機構的主體責任,發揮業務優勢,打造豐富的投教載體,引領投資者教育工作走在行業前列。隨著新政策的出臺,我國資本市場進入新發展階段,廣發證券特在中國證券報開設10期的“財富+”投教專欄,貫徹資本市場人民性立場,向廣大投資者分享專業觀點和市場熱點,更加有效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聚力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證指數公司公告中證A500指數于2024年9月23日正式發布。在當前國內寬基ETF品種已如此豐富的情況下,為什么中證A500仍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關于A500指數,本文圍繞投資者可能關心的問題進行梳理,供投資者參考。
中證A500:中國版的“標普500”?
中證A500指數定位于反映各行業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其成分股覆蓋A股市場56%的自由流通市值和64%的營收,均高于傳統主流寬基指數,是A股市場的新“晴雨表”。
在指數編制方法上,中證A500指數編制理念與國際接軌:聚焦行業均衡,從各行業選取500只市值較大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并保持指數樣本一級行業市值分布與樣本空間盡可能一致。與此同時,指數編制結合互聯互通、ESG可持續投資等更加符合海外投資標準的篩選條件,便利境內外中長期資金配置A股資產,有望成為A股的“標普500”。
中證A500和中證500的區別
中證A500指數與中證500指數雖然名稱相似,但它們在編制規則、市場表征性以及投資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
中證500指數由滬深兩市總市值介于第301至800位的中盤股構成,不包括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相比之下,中證A50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重合的成分股有234個,與中證500成分股重合的有207個,與中證1000成分股重合的有43個。
它是從各行業選取市值較大的50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但并不是純粹按照市值大小挑選,而是囊括各行業核心企業。
簡而言之,中證A500指數可能更適合尋求在A股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和均衡配置行業龍頭的投資者。中證500指數則可能更適合希望投資于中小市值公司的投資者。
中證A500和滬深300的區別
中證A50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雖然有234個重合的成分股,但中證A500指數市場覆蓋面更廣、權重分布更加分散、更能從多個角度細致地描繪A股市場行業的結構特征。
A股傳統滬深300指數采用簡單市值篩選,覆蓋了32個中證二級行業和60余個三級行業,對經濟轉型升級趨勢表現能力不足;相比之下,中證A500指數按照自由流通市值選取50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并保持樣本一級行業市值分布與樣本空間盡可能一致,覆蓋了35個中證二級行業和92個三級行業。
在總市值方面,滬深300總市值約為38.76萬億元,中證A500指數總市值約為38.74萬億元,二者接近持平;但中證A500指數中1000億元市值以上的成分股占比超過58%,1000億元以上市值權重略低于滬深300指數,中小市值公司權重相對更高。
在行業構成方面,中證A500指數更偏“新經濟”:截至2024年8月27日,中證A500指數相較滬深300指數顯著超配的行業為電力設備(+1.57%)、有色金屬(+1.35%)、醫藥生物(+1.34%)、國防軍工(+1.13%)顯著低配的行業為非銀金融(-4.40%)、銀行(-3.46%)、食品飲料(-1.85%),更側重布局我國新能源、創新藥、商業航天、國產大飛機、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行業,減少布局傳統“舊經濟”行業。
綜上,中證A500可能是市場覆蓋面更“廣”、更“均衡”且含“新”量更高的寬基指數:可以被看做是中證全指的“微縮版”,代表性強;同時,其編制理念又與國際接軌,引入了ESG、互聯互通的篩選要素,在長期收益上貢獻更明顯,有望成為中國版的“標普500”;再次,還更多關注新興行業代表指數,覆蓋了更多細分領域龍頭和新興產業代表公司,實現了“核心資產”與“新質生產力”的雙輪驅動,更符合新經濟的發展趨勢,也更能優化和平衡投資者的投資組合。
可以說,中證A500指數更有效地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途徑,以“一鍵配置”的方式投資于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優質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