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我們如何轉型?
今天的產業格局,有一批“老人”在哭,有一批“新人”在笑。所謂“老人”是指一些傳統產業、傳統制造業,比如傳統的鋼鐵、傳統的服裝業、傳統的輕工業、傳統的養殖業。隨著這幾年高速的發展,都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再加上勞動力成本的增長、環境保護壓力的增長、出口受挫、消費增速放慢,因此現在的日子很難過。你看看浙江 ,再看看溫州,再看看我們內陸地區,相當多傳統的企業壓力特別大,因為他們不賺錢了、虧損了,大銀行還成天逼債。
這些傳統行業在未來怎么做?還是靠規模嗎?還是靠低工資嗎?這條路恐怕走不通了,這是壓力。
所謂“新人”,是指新一代互聯網公司。馬云已經是亞洲首富了,雷軍又要成為中國新的首富。有人說,互聯網帶動新一代的創業。今天通過互聯網,創業、創新達到了歷史的新高,新的公司、新的創業團隊層出不窮。上世紀80年代的人在創新、創業,90年代的人也在創新、創業。高中生、初中生,在玩游戲的時候就會想我能創造什么新東西呢?有沒有可能拿到市場上去賣呢?這就是“新人”在笑。
新興產業在醫療健康產業要投一個億,他們正在滿足逐步老齡化對醫療的需求、對服務的需求,對我們這些老的傳統產業來講壓力非常大。
對農業來講,現在也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什么變化呢?就是市場倒逼農業種植、養殖要實現規模化。
比如養豬,現在一頭豬賺200塊錢,養100頭豬還不夠,必須養幾百頭、上千頭豬才行,這叫規模經營,規模經營就是市場倒逼的結果。農村的規模化、現代化轉型正在進行。轉型急需服務,什么服務?
第一是技術服務。誰提供這個技術服務?以前是畜牧站,現在不是了,是市場,哪個農業企業能夠在市場走上前列,幫助農民擴大規模,它就能找到出路。
第二是金融服務。現在養一萬頭豬,養二十萬只雞,動輒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這個時候能夠提供金融服務是一個大課題。而金融服務一定是在農業領域認識很深,同時又有技術,同時有產業鏈知識的這些人跟金融企業結合起來提供這樣的服務,這為我們指出了新的方向。
第三是市場服務。幾十萬只雞一塊兒要賣出去?怎么賣得出去?
第四是組織服務。合作社要組織,家庭農場組織服務,叫技術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服務、社會產業的服務,這些擺到議事日程,我們必須向這些方向邁進,這就是我們的轉型。
最近這一兩年,我們考慮最多的就是這些事,當我們朝這個方向大踏步前進的時候,我們或許就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就是通過技術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服務、組織服務來幫助農村產業的轉型。我們希望通過市場轉型,提升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民營企業發展的格局,也提升有著兩千年歷史的中國農業在新格局下的新發展。轉型帶給我們新的機會,但是也不容易,我們正在組建這樣的團隊,組織這樣的一個體系來吸引人才做這樣的突破,我想這就是我們傳統產業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