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經濟周期下滑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成為企業尋求轉型的重要突破口。2015年中報數據顯示,處于底層的軟件企業并沒有因為互聯網+轉型而在業績上發生質變,對接一個爆發式增長的下游,仍然是該類企業的業績勝負手;但傳統領域上市公司涌現不少轉型互聯網的成功案例,業績兌現可圈可點,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軟件公司業績重點看下游
處于互聯網+基礎領域的軟件公司業績,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互聯網+生態的運營情況。軟件類上市企業2015年上半年的整體盈利狀況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但個別細分領域上市公司表現出非常高的成長性,顯示出下游需求仍然是互聯網+的重中之重。
在兩市106家軟件服務類企業當中,有72家2015年中報凈利潤錄得正增長,但這72家企業的凈利潤增長均值在40%左右,顯示出軟件服務企業的高增長并不具有普遍性,結構性的特征仍然非常明顯。
其中,同花順今年上半年實現2.24億的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倍,成長性高居軟件服務板塊之首;長亮科技、藍盾股份分別實現319萬元和3079萬元的凈利潤,業績成長超過9倍,緊隨其后;高成長性企業還有二三四五、銀之杰、世紀瑞爾,凈利潤增幅分別為609%、283%和207%。
對比分析這幾家公司情況,除了內生性調整、前期基數較低等客觀因素外,下游的高景氣度是企業業績發生逆轉的根本原因。如同花順的業績改善主要來自上半年證券市場的火爆,正是證券市場的繁榮帶來了增值電信服務及基金代銷業務大幅增長,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戰略的穩步推進也得益于證券市場大量優質客戶的涌入。這反映出行業需求決定著互聯網+轉型能否真正取得突破,而不是互聯網+本身即是改變業績的“萬金油”。
軟件服務類上市公司中,有14家企業中報錄得虧損。其中,用友網絡和中國軟件上半年分別虧損1.69億元和7700萬元,是板塊中虧損絕對數最大的兩家公司。另外,板塊中共有30家公司業績增速出現下滑。其中,京天利、東軟集團、安碩信息、廣聯達、用友網絡等無不是市場之前較為追捧的互聯網+概念公司。但是,由于下游行業不景氣等原因,不少軟件企業的業績并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
傳統公司互聯網+現驚喜
去年以來不少傳統企業通過自建團隊、并購重組等內生外延方式進行互聯網+的改造,今年上半年部分公司業績即頻現驚喜,業績兌現證明不少企業轉型互聯網+的方針是正確的。
以世聯行為例,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6億元,同比增長3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15.8%,每股收益為0.13元。中報顯示,公司金融、資管、互聯網+業務發展提速,上半年實現營收占比合計為41.4%,顯著超過一季度的30%。其中,互聯網+業務實現收入2.43億元,且存在尚未結轉的預收費金額1.05億元。
從業績兌現來看,世聯行是互聯網+轉型較為順利的案例。公司互聯網+服務布局54個城市,其中,世聯集注冊會員超過200萬,世聯集金3月底上線后兩個月注冊會員突破2萬,資產服務在14個城市開展。公司外延并購和自身成長不斷突破服務邊界,入股Q房網、收購上海晟曜行、投資微家、成立紅璞公寓管理公司、與清控科創合作、研發二手房置業貸、二手房世聯+貸等,動作非常之多。
蘇寧云商同樣在互聯網轉型方面取得可喜成績。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0.37億元,同比增長23.24%;其中,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104.65%。公司繼前期引入弘毅之后,近期又引阿里入股,擬以15.23元/股非公開發行19.27億股募資293億元,其中,阿里巴巴下屬公司淘寶(中國)軟件擬出資283億元認購18.61億股,占定增后公司19.99%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此次定增募集資金計劃投向為物流平臺建設項目87億元、蘇寧易購云店發展項目101億、互聯網金融項目33.5億、IT項目17億、償還銀行貸款25億、補充流動資金30億。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稱,阿里擬閃電入股蘇寧,佐證了互聯網產業對蘇寧轉型階段及路徑的認可。依托阿里流量及營銷等支持,蘇寧有望在自營B2C領域快速發力,未來亦將促進蘇寧互聯網生態建設(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看好雙雄合作下蘇寧互聯網轉型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之所以往往能較快見到業績成效,主要是企業過去傳統的經營模式漸進死胡同,倒逼企業必須破釜沉舟地進行互聯網化的轉型。而且,相對于信息產業,不少傳統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非常落后,信息化初始階段往往對自身業務的改變較大。
互聯網+轉型任重道遠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上市公司正遭遇成長瓶頸。招商證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已公布業績的中小板公司業績增速平均為11.8%,低于此前上市公司的預測均值14%。創業板公司已披露業績平均增速23.7%,與此前上市公司的預測均值接近。市場對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2015年一致預期增速分別為50.5%和65%,與中報實際業績相差較多,成長性公司的業績兌現問題,正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經濟形勢最終反映為上市公司業績,經營壓力之下,企業轉型成為必然選擇,并倒逼行業模式生變。雖然各行各業擁抱互聯網+仍然有較多爭議,但短期來看互聯網+必然是企業的重要轉型方向。
來自申萬宏源研究報告的信息顯示,互聯網“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穩步推進,預計將在今年三季度成稿,四季度正式發布。互聯網“十三五”規劃將更多地聚焦如何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互聯網行業在“十三五”期間順利發展,并推動與其他行業快速融合。
據透露,互聯網“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目標是:加快包括高速寬帶、4G網絡、IPv6網絡、云計算中心在內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各類網絡建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和信息產業重點推進的工作,到“十三五”末,我國將初步完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可靠、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未來5年將繼續優化網絡架構,加速開放民間資本,拓寬投資渠道,為互聯網+、云計算等創新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貼近熱點下游,夯實傳統業務的基礎,是互聯網+轉型的兩個重要手段。今年中報已經讓投資者能一窺上市公司互聯網+轉型的初步成效,可能預期,上市公司互聯網+轉型的趨勢會愈演愈烈,投資者將在未來的業績報告中看到更多的轉型公司兌現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