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華魯恒升(600426)10月8日晚公告,公司5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生產裝置近日打通全部流程,達到70%負荷穩定運行,生產出優等品,進入試生產階段。公司表示,該項目的投產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乙二醇項目的投產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此前券商報告也多預計該項目會在三季度投產。資料顯示,乙二醇主要用于聚酯、防凍液、不飽和聚酯和聚氨酯等領域,其中聚酯是我國乙二醇最主要的下游,消費占比達到93%。
我國乙二醇長期嚴重依賴進口,進口替代市場空間大。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乙二醇產能達到882.6 萬噸,同比增長5.79%,產量達到572.03萬噸,進口量871.62 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441.84 萬噸,同比增長12.89%,進口依賴度仍超過60%。2018 年上半年,國內乙二醇產量約297.64 萬噸,進口量約503 萬噸,表觀消費量達到800.64 萬噸,同比增長14.84%,進口依賴度達到62.82%。
生產工藝制約著國內乙二醇產能的釋放。目前乙二醇工藝路線共有兩種,一種是處于主流工藝路線的乙烯法,但由于國內乙烯短缺,因此供應持續不足;另一條為煤制乙二醇路線,但該工藝路線裝置運行穩定性較差,國內只有少數企業的產品達到了聚酯的使用標準,其他企業只能用于樹脂和防凍液的生產,因此該工藝路線的供給同樣受到限制。
華魯恒升是國內較早從事乙二醇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2010 年即開始研究5萬噸/年合成尾氣制乙二醇節能項目,2012 年7月進行了化工投料試車,并全線打通工藝流程,試產出乙二醇合格產品,經過長達4 年的運行,公司已經較好得掌握了煤制乙二醇技術。在實驗成功后,公司于2016年決定投資26.74億元擴大乙二醇生產能力,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2019年,我國乙二醇進入新產能投放期,兩年內將有約624萬噸乙二醇新產能投放,新投放產能中534萬噸為煤制乙二醇工藝路線,這將使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但這些新產能能否穩定運行仍存在變數。
機構對于華魯恒升乙二醇項目的盈利前景充滿期待,特別是在高油價時代,煤制乙二醇成本優勢較為明顯,盈利空間較大,達產后將對公司未來業績形成明顯支撐。國信證券預計,該項目投產后,可為公司實現年營業收入19 億元,利潤約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