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國內消費軟件市場潛力大
互聯網企業嶄露頭角雖然只有20余年時間,但其創新光芒尤為奪目。這些“年輕”公司的發展脈絡,蘊藏著中國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密碼”。
2018年1月,萬興科技在創業板上市。登陸資本市場一年多時間里,這家頂著“消費軟件出海第一股”帽子的公司先后經歷了股價震蕩、股東減持等多輪考驗,完成了從資本市場“新兵”到為投資者熟知的蛻變。“IPO是公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遠不是終點。”回顧上市以來公司的發展情況,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短期的戰術層面看,萬興科技將繼續專注于全球消費類軟件的市場開拓。同時,借助上市契機深入布局國內市場;長期規劃方面,公司將依托自身在軟件和云系統領域的積累,在更加廣闊的物聯網領域探索長期戰略價值。
拓展國內市場
從過去的“追趕”,到如今的“引領”,面對來自全新市場的機遇和挑戰,新興的互聯網企業該何去何從?這是擺在萬興科技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面前的一道新命題。
作為一家在深圳創業16年但絕大部分業務在海外的高科技企業,萬興科技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之前,更多的是“名聲在外”。吳太兵介紹,萬興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第一批從事消費類軟件開發銷售的公司。公司轉變思路,開啟了長達十余年的出海歷程。
業務出海十余年,萬興科技通過海外市場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擁有了豐富的海外市場經驗和優秀的市場口碑。吳太兵介紹,目前萬興科技在海外C端軟件市場擁有很高的知名度,通過Filmora(萬興神剪手)、PDFelement、Dr.Fone(萬興安卓/蘋果恢復專家)等代表性產品,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拓展了數以億計的用戶,每年新增付費用戶多達數百萬。
既然出海業務風生水起,萬興科技為何選擇回歸國內市場?“萬興科技把做一家全球化的偉大企業當作自己的夢想。對標當前一些全球化的偉大企業。我們發現這些公司的成功有一個基本前提,首先在本土要成為一家優秀公司。”吳太兵表示,從長遠的戰略角度看,廣闊的中國市場是公司全球化戰略必須實現的一環。此外,近年來國內消費軟件的版權保護機制和用戶付費習慣均大幅改善,市場前景廣闊。如果錯過了當前國內軟件消費市場的浪潮,公司短期階段性的盈利狀況可能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將導致公司發展后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