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津門 桂發祥開拓創新賦能老字號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記,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的記憶,有一種食物他的香氣已傳世近百年,陳情于人前而從未改變。它是綿延天津的味道“桂發祥十八街麻花”。
伴隨共和國70年風雨歷程,從地方特色美食到載譽海內外,從手工作坊到擁有20多億市值的食品細分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位于天津市河西區洞庭路32號的桂發祥總部,聽公司董事長吳宏講述一根麻花香百年的故事。
深耕津門枝繁葉茂
“桂子飄香,發憤圖強,吉祥如意”。吳宏董事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是‘桂發祥’字號的寓意。”
1927年,天津衛海河西側新開張了一間麻花鋪,掌柜劉老八,因店鋪地處東樓十八街,‘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因此得名。
精于點心制作的劉老八率先研究出了將什錦餡料融于麻花之中,使產品呈現條酥而不懈,餡溢而不散,均勻飽滿,緊致有序,造型周正,金黃通透的完美形態,產品一經問世,便以酥脆香甜的口感,久放不綿的特點,贏得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布衣百姓的推崇,成為津門乃至北方美食的翹楚。
在歷史的長卷上,任何一種物體都會是見證一個時代的符號,“麻花”體積雖小,卻造就出近百年的品牌,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從未更改過,也因此造就了現在的桂發祥。
“老字號企業有優勢,但也不否定有它的局限。主要是老的體制形成的習慣和對過往路徑的依賴。桂發祥幾經改制,突破束縛、引入市場機制、改制創新,實現發展。”
吳宏回憶道,1994年由桂發祥集團出資設立桂發祥總店。在90年代末,公司明確定位將麻花這種地方特色小吃打造成為特產、伴手禮。所以從品牌產品到渠道都是圍繞天津特產建設。21世紀初,正好趕上國有企業改革,推行全員持股政策,桂發祥在改革的浪潮中,完成了自己的蛻變,成為國有控股、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改革之后,公司的發展加快了腳步,2002年建設新廠,大力鋪設門店。2011年引入戰略投資者之后,公司改制進入第二個階段,引入現代管理理念,最終公司在201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截至2018年末,公司已經形成以直營店為主,經銷商、商超及電子商務等相結合,全方位覆蓋市場的營銷網絡體系。公司在津、京等地設有49家直營店以及1家食品主題綜合商場,直營體系在銷售業績保證、品牌知名度提升、增強市場話語權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