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財政政策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注意三點
10月3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在2019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高峰論壇暨第21屆上市公司金牛獎頒獎典禮上表示,面對當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要以財政政策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要關注三點:一是對癥下藥。二是站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平臺上提出財政政策要求。三是告別慣性思維。“要用高質量發展環境下的財政政策去對應高質量發展階段上市公司的發展要求。”
高培勇表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相對于經濟高速增長而提出的一個特殊概念,目前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應達成三條基本共識。
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件下的發展理念和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的發展理念有嚴格區分。回顧過去,談經濟發展問題時更多的是談規模和速度,但當前討論經濟高質量發展時質量和效益將替代規模和速度。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期,關注的是結構性問題,主要在供給側。結構問題替代總量問題、供給側問題替代需求問題,是高質量發展相對于高速發展所發生的突出變化。三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從過去關注需求總量向關注供給結構轉變,從原來關注短期平衡向關注長期發展轉變,從原來主要依托政策方面調節向著力點放在改革上轉變。
高培勇認為,當前積極財政政策要瞄準兩個目標,一是擴張需求,二是調整結構。具體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包含三項操作:一是減稅降費。今年減稅重點鎖定的是企業,主要是減增值稅,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成本。二是擴大支出。擴大支出著眼刺激的是有效需求;其次是補短板。擴大投資對象一定是經濟發展過程的短板項目。三是2019年我國對赤字是“斤斤計較”,為了守住3%底線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一般公共預算赤字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條件下穩在2.8%。這和以往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