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國資改革再落子 標準集團100%股權劃轉給陜鼓集團
西安市國資改革近日再落一子。
為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西安市國資委決定將西安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國標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標準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至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鼓集團”)。
標準集團為上市公司標準股份的控股股東。對于此次股權劃轉,標準股份稱,此次無償劃轉完成后,陜鼓集團成為間接控股股東,公司的控股股東不變,仍為標準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西安市國資委。
“此次將標準集團劃轉給陜鼓集團,對西安的國資改革具有積極意義。”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安市通過對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提升發展活力,對推動西安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雙方協同互動 共促產業升級
西安市國資的此次動作,在單元莊看來,有點“先進”帶“后進”的意圖。“陜鼓集團是西安市的明星企業,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陜鼓模式’,而標準集團這幾年經營一直處于疲軟狀態。”
數據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但陜鼓集團聚焦市場,通過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等系列創新,實現了逆勢高速發展。1月份至6月份,總訂貨同比增長149%,創下新記錄,人均凈利潤超過德國西門子和美國GE,連續16年行業利潤第一。
陜鼓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陜鼓動力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7.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6億元,同比增長8.57%。
而反觀標準集團旗下的標準股份,從2012年至2019年,扣非凈利潤連續8年為負,主營業務經營持續乏力。
“此次劃轉之后,可以發揮陜鼓的技術創新優勢,幫助標準集團提升創新能力,標準集團提供創新的市場和空間,起到協同創新的作用。” 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鐵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控制產能規模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功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兩家企業通過產業協同和互動,共同促進產業升級。”
但在單元莊看來,通過陜股集團的“先進”帶動標準集團的“后進”,“任重而道遠。”“陜鼓集團和標準集團雖然都屬于機械制造行業,但并不屬于同一產業鏈,此次通過組織創新之后,如何在資本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等方面有所作為,是未來要關注的重點。同時,還要關注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的大趨勢,在此背景下,再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標準股份有望扭轉 8年連虧局面
近兩年來,西安的國資國企改革在不斷提速。2018年10月份,西安國資委出臺國資國企改革目標路線: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健全完善國資監管制度、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目標任務,市屬國資國企綜合實力在副省級城市排名中進入前五。
去年12月份,西安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印發《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方案》,其中提出,今后,西安市國資委將構建形成以5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依托、11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產業集團為支撐的“5+11”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將更加合理。
而此次標準集團股權劃轉給陜股集團,就是此次優化布局的舉措之一。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去年12月份,陜鼓集團董事長李宏安已經開始兼任標準集團董事長。而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份召開西安市國有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西安市國資委副主任王立安介紹稱,標準集團上半年實現利潤1477萬元,同比增長154.07%,標準股份有望扭轉連續8年經營性虧損局面。
“要繼續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處理好相關產權關系,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合理引進各方面資金,不斷改善企業管理現代化體系。”王鐵山建議,在當前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過程中,注意保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均衡。既要積極利用兩個企業的渠道和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消費能力,促進消費能力升級,又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示范作用,引領開拓國際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