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群:“四箭齊發” 支持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伴隨著“十四五”開局之年即將到來,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將如何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金質量’獎頒獎典禮”上,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董國群圍繞“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能力”作主題演講。他表示,上交所將為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堅持資本賦能、提供制度支持、提升監管效能及構建良性生態。
董國群認為,新發展格局下提升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能力更具緊迫性。從供給側看,滬市近1800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已經占到全國GDP的四成,覆蓋所有行業門類,涉及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衣食住行用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在董國群看來,上市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科技含量有多高,創新成色有多足,直接關系著供給側對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鏈完整性的響應效率,直接關系著能否彌補國內市場海量產能和海量需求之間的品質錯位,直接關系著國內大循環能否順暢運轉。
從需求側看,滬市公司也同樣是各類生產要素的“消費者”。大型車企往往需要成百上千家零部件企業與之配套;頭部的智能手機制造企業,其產業鏈帶動了大量芯片、顯示屏等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飛機制造企業,在航空材料、航空發動機等尖端科技領域不斷突破,創新紅利可以外溢至眾多上游行業。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提升自動化水平、追求更高質量產品、拓展服務空間、變革商業模式、重視環境保護、關注員工健康,也會催生出對于人工智能、5G網絡、云計算、大數據、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的新需求、高要求、大訴求。
“上市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上去了,就可以通過鲇魚效應、催化效應和倒逼效應,帶動整條產業鏈和供應鏈實現科技創新的能級躍升!倍瓏罕硎。
上市公司科技創新能力正處于快速“提升期”。董國群提出,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引領下,上市公司積極作為,科技創新能力有了質的提升。就滬市而言,無論是科創板還是主板,都有直觀的體現。一批在原有標準下無法在境內上市的“硬科技”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這些企業上市后,秉承科技初心,保持創新銳度,板塊平均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6%的高位。
滬市主板傳統行業的產業躍升和技術轉型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批傳統行業的企業切入“新賽道”。例如,家電企業紛紛走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之路,有老牌企業已實現用智能制造貫穿從用戶需求到生產制作再到產品交付的整個生產過程。一批戰略性新興行業的企業開始形成產業鏈。以滬市信息技術行業為例,通信類公司已經包攬了通信設備商、通信運營商、通信服務商及光纖光纜等細分類別,幾乎實現全產業鏈覆蓋。一批大藍籌企業研發投入不斷上臺階。2019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約4478億元,同比增長約14%。
董國群表示,上市公司科技創新的內部動力和外部環境,正處于最足和最好的時期。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從國際科技競爭格局看,國內上市公司整體上還處于“跟跑”、少數“并跑”和“領跑”的階段,距離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目標仍有差距,還需要付出較長時間的努力。
董國群進一步表示,上交所將為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一是堅持資本賦能。上交所將利用好科創板和主板兩個板塊,堅持服務科技自立自強,支持和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和具備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發行上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發展方面有更大擔當作為。
二是提供制度支持。上交所將繼續鼓勵上市公司引入優質資產,通過并購重組、吸收合并、資產注入、分拆上市等方式盤活存量,提升產業先進性。配合證監會研究推出更具包容度的股權激勵制度,加大股權激勵制度對新業態的適應性,提升上市公司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提升監管效能。上交所將繼續落實分類監管原則,研究總結更加有利于上市公司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治理結構、管理模式、激勵機制和融資方式。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積極回應上市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理訴求和正當需求,鼓勵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更多能夠反映科技實力和研發進展的信息,在信息披露上提供更多監管支持。
四是構建良性生態!巴ㄟ^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組織開展業績說明會、創新信息披露方式等多種手段,凝聚市場各方合力。讓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市場估值中得到更加充分體現,讓專注科技創新的上市公司持續獲得必要的融資支持,推動形成有利于科技創新的良好市場生態!倍瓏罕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