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儲送用”全面布局 常州市加速打造“新能源之都”
在11月11日舉行的2022世界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博覽會開幕式上,21個項目在常州市簽約落地,總投資額達470億元,其中包括國能集團常州綠色能源基地、光伏膠膜及固態電池、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發電二期等8個新能源產業項目。
近年來,常州市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20萬輛、動力電池產銷量占全國五分之一,預計全年新能源領域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天合光能、中創新航等一批頭部上市公司引領,常州市圍繞“發電、儲能、輸送、應用”四個環節深化產業鏈布局,逐漸形成生態閉環,不斷擦亮“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
打造新能源生態閉環
今年前三季度,常州市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光伏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204.1%、124.8%、34.9%,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90%。數字增長背后,常州市新能源產業鏈條長、生態全的特點愈發鮮明。
“在發電、儲能、輸送、應用四個環節布局、打造生態閉環是常州搶抓新能源風口的著力點!背V菔泄ば啪志珠L嚴德群介紹,立足完備的工業門類與扎實的工業基礎,歷經多年培育,常州市走出了一批新能源產業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與代表項目。
在光伏發電領域,常州市電池片及組件產能約占全國10%。天合光能屢屢刷新電池產品能量轉化效率紀錄,亞瑪頓引領光伏玻璃持續減薄,斯威克光伏膠膜產品不斷出新……常州市基本覆蓋了除上游硅料環節的全部產業鏈制造環節。
儲能領域,動力電池全球裝機量前十企業中有四家“落子”常州市,常州市動力電池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寧德時代2016年在溧陽落地建廠,本土企業中創新航成為港股動力電池“第一股”,蜂巢能源蓄勢待發,恩捷股份等一批關鍵環節企業布局生根,圍繞電池材料、電池單體、電池系統及研發檢測等一整條產業鏈的完整度達97%。
輸送領域,常州市變壓器產業歷史悠久,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技術不斷攻堅突破;上上電纜絕緣線纜產品銷量領先;安靠智電GIL入選工信部第七批單項冠軍企業(產品),有效解決城市地下高電壓、大容量輸電問題。
應用環節,比亞迪新車型海豹與理想汽車正從常州市國家高新區與武進國家高新區的基地中源源不斷下線,常州市年內新能源整車產量過20萬輛;星星充電已在全國累計投建充電樁超過15萬臺,日充電量排名全國第一。
推動產業升級與場景應用
眺望未來,常州市正擘畫該市新能源產業的宏偉藍圖!2025年產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板塊市值超萬億元,到2035年產業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背V菔形瘯涥惤鸹⒄f,要在2025年建成國家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形成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新能源領域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和應用高地。
“發、儲、送、用”四大環節產業優勢已現,常州市如何推動各個環節的深度融合、推動提升新能源在全市生產、生活中的滲透?
“未來,我們將從產業持續升級與深化場景應用兩個方面加快新能源之都的建設。”嚴德群介紹,當前常州市基于各板塊的產業現狀,正統籌推動各地形成合理布局、優勢互補的格局,同時從產業規模、發展質量、創新能力、供應鏈協同等方面來制定發展目標,促進產業鏈持續升級。
在應用深化上,常州市則計劃在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充換電設施覆蓋程度等方面來制定推廣目標。具體來看,該市將在各類園區和廣大農村積極建設分布式光伏、光伏一體化建筑、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氫能綜合應用等示范工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要求黨政機關、公共服務領域帶頭使用,特別是要做好充換電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以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
此外,秉持著堅持開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常州市還將積極招引國內外優質項目,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科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氫能產業,全面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
創新驅動保持產業活力
在11日發布的《2022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市位居第五,僅次于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武漢市。抓住了傳統產業的蝶變升級與新興產業的裂變發展,常州市“無中生有”又“從有到優”,打下了堅實的新能源產業基礎。
面對前行者的領先與后來者的追趕,常州市正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產業鏈的“優”,來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以保持生生不息的產業活力。
“我們將加大研發力度,依托成立的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以及中科院長三角物理中心、天目湖儲能研究院、中創新航研究院、蜂巢能源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強化共性關鍵技術的供給,做好技術儲備。常州市近3000家的高新技術企業,就是我們的‘創新雨林’!眹赖氯航榻B。
“讓創新創業的氛圍在常州市持續蓬勃!”常州市科技局局長李磊說,常州市正實施《常州市科創綜合體暨人才綜合體建設推進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優化一批科創綜合體、人才綜合體,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業孵化體系的產業孵育平臺,目標以“最優生態”吸引“最強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