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A股公司上半年研發支出同比增長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16時,A股共有4197家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情況,合計投入5043.41億元,同比增長12.64%。其中,2679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占比達63.83%;研發投入強度(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超10%的公司達731家,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國防軍工等產業研發投入強度排名居前。
加快轉型升級
在上半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的2679家公司中,1974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超過10%,同比增幅超30%的公司有973家,同比增幅超50%的公司有510家,同比增幅超100%的公司有171家。
上半年,研發費用超1億元的公司有846家,超10億元的公司有55家,超50億元的公司有11家,包括寧德時代、中國交建、中國移動、中國電建、中國石化、海康威視、京東方A等;中國建筑、比亞迪和中興通訊研發費用均超百億元。其中,中國建筑研發費用達到193.7億元。
中國建筑注重科技創新,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綠色工程科技研發力度,不斷推進工業化、智能化建造方式,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技術應用,加快向綠色生產方式轉變。
上半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為138.35億元,同比增長155.05%。比亞迪擁有龐大技術研發團隊和強大科技創新能力,相繼開發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瞻性技術。公司擁有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等核心技術,加速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全球安防行業龍頭公司,海康威視上半年研發投入52.85億元,同比增長13.06%。海康威視稱,持續構建和提升差異化優勢,保持產品和解決方案持續領先,為公司在智能物聯領域穩健發展保駕護航。海康威視研發投入瞄準創新業務。2018年至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由大約9%增至11.8%。
擴大市場空間
從研發強度來看,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國防軍工等產業研發投入強度排名居前。
在研發投入強度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7家為醫藥公司,多為科創板公司。其中,亞虹醫藥、康樂衛士、首藥控股等公司排名居前。部分公司產品還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實現盈利。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公司研發投入已取得成果。榮昌生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56%。上半年研發投入為5.4億元,同比增長20.19%,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27.94%。報告期內,公司新藥研發管線增加,多個創新藥物處于關鍵試驗研究階段。
廣立微上半年研發費用為9313.46萬元,同比增長98.72%,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73.12%。得益于持續的研發投入,公司借助在制造端深厚的技術積累,擴大了市場空間,鞏固了公司軟硬件協同競爭優勢。報告期內,廣立微實現營業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63.91%;實現歸母凈利潤2284.31萬元,同比增長3903.6%。
廣立微稱,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爭取在更多品類的EDA軟件及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方面尋求產品延伸與技術突破,完善和優化公司產品生態矩陣,為公司業務穩健發展打造引擎。
研發高效推進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數據顯示,研發人員超100人的上市公司有504家,研發人員占比超50%的公司有91家。其中,益方生物、聯迪信息和海光信息三家公司的研發人員占比超90%。
益方生物是一家創新藥物研發企業,聚焦腫瘤、代謝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公司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為296.51%。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208名,占員工總人數比例為92.85%。公司核心研發團隊人員平均擁有超過20年跨國制藥公司主持新藥研發和團隊管理的豐富經驗,專業領域涵蓋新藥研發的各個環節,包括疾病機理研究、靶點鑒別與確證、化合物篩選和藥化結構優化、原料藥和制劑工藝開發以及臨床研究和藥品注冊,確保公司新藥研發持續高效推進。
榮昌生物表示,公司搭建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抗體和融合蛋白平臺、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平臺以及雙功能抗體平臺,擁有一支高度專業化、具備豐富經驗的臨床開發隊伍。同時,公司構建了一體化、端到端的創新生物藥研發與產業化體系,涵蓋藥物發現、臨床前藥理學、工藝及質量開發、臨床開發等藥物研發與產業化環節。
廣立微表示,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技術團隊的建設,建立了一支構成合理、技術全面、研發能力過硬的技術團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擁有402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327名;公司研發人員大多來自于國內一流高校,其中擁有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有191名,占研發人員總數的58.41%。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均在半導體領域耕耘數十年,對行業未來趨勢及下游客戶需求有前瞻性的理解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