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底初步建成雙萬兆城市 上海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
10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有關情況。《行動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能級邁上新臺階,并實現“4個建成”,包括初步建成以5G-A和萬兆光網為標志的全球雙萬兆城市;加快建成支撐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區塊鏈創新應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質量數據基礎設施;初步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服務功能最強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全面建成泛在融合的超大規模城市智能終端設施體系。
布局“天地一體”衛星互聯網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獲悉,目前,上海市累計建成并開通5G基站總數8.8萬個,5G基站占移動電話基站比重(37.2%)、5G基站建設密度(13.8個/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國第一;已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1個,設施服務能力和創新能級國內領先;全國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啟動建設,算力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未來,上海將構建泛在互聯的高水平網絡基礎設施,包括推動5G網絡和固網向“雙萬兆”探索演進,加快試點部署5G-A網絡,開展萬兆到戶試點;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互聯網,穩步推動實施商業星座組網、智慧天網創新工程;打造連通內外的國際網絡樞紐設施,推動上海國家互聯網骨干直連點等擴容和新建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深度覆蓋特色園區的工業互聯網,建成30家以上行業或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全方位全覆蓋的網絡安全防護設施,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智能防御、監測預警能力。
上海將支撐車聯網、虛擬現實、8K超高清等應用率先商業落地,推動醫院、高校、文旅、交通樞紐等公共建筑重點場所清單內95%以上和4000幢以上商務樓實現5G覆蓋,力爭率先建成以光傳送網(OTN)傳送、光纖到戶接入的端到端全光網絡,開展萬兆到戶試點,超前部署基于50G無源光纖網絡(PON)的超千兆寬帶業務。
在布局“天地一體”衛星互聯網方面,上海將穩步推動實施商業星座組網,加快落實頻軌資源授權,分階段發射規模化低軌通信衛星構建低軌星座,建設測控站、信關站和運控中心等地面設施,促進天基網絡與地面網絡融合應用。推進智慧天網創新工程,搭建中軌道衛星通信網絡技術驗證系統,開展大跨距全球互聯等在軌驗證,為探索構建中軌道通信衛星星座奠定基礎。
支撐萬億級參數大模型訓練
《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建設云網協同的高性能算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4項:一是構建城市級高速全光算力環網,聯通全市主要算力資源。二是打造超大規模自主可控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爭取形成支撐萬億級參數大模型訓練的國產智算能力。三是建設普惠型城市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支持高性能計算資源升級擴容。四是打造城市多層次商用智能算力集群,構建“雙核一帶”全市商用算力空間布局。
具體來看,上海將統籌建設城市級數據中心直連網絡,加快部署超高速、大容量數據傳輸通道,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國家(上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在臨港新片區、外高橋、寶山、青浦、松江等有關數據中心集群間建立算力網絡骨干節點,按需建立算力網絡二級節點,聯通全市主要算力資源,網絡通信帶寬達到400G以上,網絡時延控制在1毫秒以內,降低網絡傳輸資費,實現算力更高質量傳輸服務。
為打造超大規模自主可控智能算力基礎設施,上海將支持有關創新平臺牽頭建設自主可控智能算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基于自主可控通用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光電混合計算芯片、自主可控訓練框架、自主可控全光交換網絡的超大規模智能算力集群,率先爭取形成支撐萬億級參數大模型訓練的自主可控智算能力,服務重點企業的大模型訓練需求。
推進新一批十大示范工程
上海將延續首批示范工程有關經驗做法,在高性能計算能力提升、區塊鏈技術應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機器人規模化應用、高級自動駕駛公交示范、智慧倉儲設施提升、海上風電制氫、健康醫療數據賦能、新型智慧養老示范等方面,推進新一批十大示范工程。
另外,上海將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加強新基建產品對接和推介力度。
加強法制保障方面,《行動方案》提出,上海將加強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領域法制保障研究和立法需求儲備;利用好浦東新區立法機制,加快探索建立L4等更高級別自動駕駛通行規則;加快推進氫能立法制度創新,推動在臨港新片區將氫能作為能源進行管理試點。
引導市場投入方面,上海將繼續支持相關金融機構實施新基建優惠利率信貸專項,將市級資金貼息項目最低總投資調整為5000萬元,并將采用自主可控芯片達到一定比例的數據中心項目納入貼息范圍。研究制定本市新型基礎設施相關鼓勵支持目錄,引導各類創投基金和產業基金投入,鼓勵民間投資和外資參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