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楊健:ESG在國內有三重邏輯、兩種誤區
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 見習記者 鄭萃穎)7月30日,《濟安金信上市公司ESG-V評級白皮書》和《央企上市公司ESG-V評級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主任、中國工業合作協會金融與產業發展專業委員會主任、濟安集群創始人楊健談道,ESG概念在中國有三重邏輯、兩種誤區:第一重邏輯,從信息披露維度,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有責任和義務做財務信息以外的披露,但不應像有的企業當作任務來做;第二重邏輯是要把ESG作為公司治理的重要參考,而不是上市公司出錢,讓咨詢公司寫ESG報告,寫成為上市公司涂脂抹粉的內容;第三重邏輯,做ESG評級,評級應該是中立的、客觀的、透明的。
在評級方法上,楊健表示,“應該把ESG的社會責任,和投資、收益放在一起。”濟安金信創立了“ESG-V”評級,首次將企業價值融入傳統的ESG(環境、社會、治理)評估框架,關于價值V的評估依賴于濟安定價,此外將E(環境)、S(社會)、G(治理)設定為同等權重。基于該框架,濟安金信發布《央企上市公司ESG-V評級報告(2024)》,覆蓋442家央企上市公司。
報告顯示,3家公司獲得AAA評級,分別來自國電南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國中免(商務服務業)和建設銀行(貨幣金融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AA評級中表現尤為突出,有6家公司入選,占比17.65%,表明該行業在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在A評級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16家公司的數量,占比16.00%。在CC評級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各有2家公司入選,占比均為18.18%。保利聯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是唯一一家獲C評級的公司。
楊健表示,濟安金信的評價體系存在一種邏輯原則,即“兩害相權取其輕”,“例如在考慮二氧化碳排放與二氧化硫排放時,二氧化硫的危害性可能更為嚴重;而在關心化肥使用的同時,如果與農藥相比較,農藥的危害可能更為突出。因此,在算法設計中,實際上對短板因素賦予了更高的權重。”此外在評價體系內,濟安金信將財務造假等不良行為納入考量,在信息披露方面,對財務科目精確計算。“如果數據偏差過大,我們有理由懷疑該公司可能進行了過度的財務粉飾。”楊健說。
環境維度,評價體系重點關注全產業鏈的環境責任、綠色低碳發展和可持續技術轉型。社會維度,從人力資源、產品責任、社會發展機遇、健康與安全、產品安全與質量、隱私與數據安全、責任爭議、社會責任與發展等十多個議題方面進行指標比較分析,結合企業信用等級、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利益攸關方、社會輿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治理維度,評級主要關注上市公司在稅務合理透明、償債能力和違約風險等方面的表現。投資價值“V”重點關注上市公司的潛在投資價值、公司價值、市場價值等方面的內容。
濟安金信ESG—V評級委員會秘書長萬越寧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大量企業建立起“ESG治理”“董事會ESG專門委員會”,看上去把企業帶上了ESG治理提升的軌道,但實際上,建立了ESG治理體系的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其ESG治理體系的功能僅僅是寫ESG報告。
“從小的方面來說,投資者、政府和利益相關方關注的問題可能會促使上市公司進行相應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并非強制性的。因為我們有行業的基準(benchmark),通過整個行業的基本情況來進行評估。在全球范圍內,行業標準應高于國家標準,企業標準應高于行業標準。”楊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