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連步:建議聯合協作推動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
中證網訊(記者 董文杰)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建議,化肥工業全行業亟待樹立大聯合、大發展的理念,通過集聚行業優勢資源和開展上下游聯合協作,支持優質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提高化肥產業供給側質量和效率,推動實現化肥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化肥在有效保障農業發展需要的同時,也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養分利用率較低、不合理施肥導致生態環境承壓和資源能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面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的推進,化肥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增大。
一些企業把技術創新作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戰略,緊盯世界化肥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加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力度,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但由于市場競爭的原因,企業間的研發各自攻關,創新資源分散,沒有形成合力,甚至是互相技術保密,出現產品同質化、研發低水平重復且浪費資源的現象。
萬連步提出,在新的形勢下推進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必須集聚各方優勢資源,以技術、資本、渠道、服務和品牌等為紐帶,搭建產業協作的大平臺,推動全行業形成聯合創新、聯合研發、聯合生產、聯合推廣的合力,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脫胎換骨。為此,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鼓勵企業綠色、智能制造,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針對當前資源環境政策收緊,企業生產成本壓力過大的問題,建議相關部門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給予補貼等方式,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建議相關部門設立專項資金,推進中低品位磷礦、難溶性鉀鹽等開發難度較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對磷石膏等綜合利用產品實行免征增值稅或即征即退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對外依存度,降低廢棄資源污染風險;建議持續推進行業兩化深度融合,提升化肥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出臺具體措施鼓勵肥料企業上下游合作,化解過剩產能。
2015 年7 月,工信部《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提高新型肥料比重,同時還要避免大家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鼓勵上下游企業之間基于各自優勢展開技術、生產、服務等全方位合作,支持優質產能,化解過剩產能。
建議相關部門完善鼓勵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復合肥、新型肥料等下游企業與上游單質肥企業進行上下游融合,對于復合肥企業、新型肥料等下游企業通過技術、品牌和渠道輸出,推動上游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品結構的,給予專項資金、稅費優惠等相關政策支持,提升化肥行業的總體經濟效益。建議盡快建立以能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生產等指標為標尺的落后產能綜合評價、退出機制,細化相關處置方案,加快落后產能退出。同時,建議加大對農民農科知識培訓力度,加大對農民進行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化肥減量施用等技術培訓和示范力度,引導農民采用新型高效化肥和綠色農業生產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資源浪費。
三是鼓勵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
鼓勵具有技術、品牌、資金等優勢的化肥企業加速“走出去”,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順應了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也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建議相關部門對在海外設立或合辦研發機構、在海外投資或并購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強我國化肥企業對外投資生產經營活動的鼓勵、扶持、保護和引導,開辟“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簡化我國化肥企業對外投資的審批流程,實行境外投資貼息貸款、優惠利率等信貸支持,以及給予政府補貼等融資政策,加強企業投資決策的信息服務,推動我國化肥企業海外投資建廠;鼓勵國內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抱團出海”,共同參與國際產能合作、開拓海外市場,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完善我國化肥產品出口的相關政策,拉動我國化肥出口,化解產能過剩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