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凈值型產品是未來資管業務增長點
中證網訊(記者 陳瑩瑩)資管新規落地對于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成為多家銀行業績說明會上,最受券商分析師關注的問題之一。
中信銀行2017年年報顯示,受宏觀經濟及市場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客戶收益率快速上升,受限于資金投向端結構及投資節奏等因素影響,資管業務整體收益率有所下降。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理財業務收入55.36億元,比上年下降 21.27%;為客戶創造收益456.56億元,比上年增長 19.92%。
在27日的中信銀行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指出,無論資管新規何時落地,銀行應從自身做好應對,資管業務必須回歸本源。“首先我堅信,資管業務在中國屬于初期發展階段,只不過目前應該建章建制。結構來看,我們目前凈值型產品比例較低,正是下一步發展的空間,這也是將來的增長點。”
他進一步表示,“理財收入在減少是因為有債券作為錯配,收益率不一樣,還有一年多的存續期,跟現在的債券市場肯定不一樣。相信隨著資管政策進一步明朗,恰好是中信銀行發展的機會,我們一方面有效調整自身結構,不管新規什么樣,按照銀行本源來做,我相信任何變化都可以應對。”
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稱,中信銀行的資管業務風險可控。“第一我們資管規模不是最大,第二我們在資管成立時就是穿透式管理,沒有太在結構方面做調整。”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末,該行資產總額5.68萬億,比上年末下降4.27%,成為業內首家主動“縮表”的銀行。
對此,中信銀行副行長方合英在業績會發布上表示,去年“縮表”是因為三個背景:市場利率高走,利差沒有了,甚至負利差,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壓降了同業資產業務;第二,監管新規迭出,我們對業務重檢;第三是因為中信銀行長期快速發展過程當中,不少低效益資產甚至是零效益資產,需要通過壓縮進行,如果沒有總體量的縮表量是不可能的。
方合英指出,“今年跟去年相比情況有很大不同,所以說今年資產會有8%-10%的增長。增加的資產主要投向一般貸款和債券投資。”
而對于此前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意見》),方合英表示該行認真研究了《意見》,并重點研究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我們有500億元發行計劃,想在今年四季度做。另外,400億元可轉債已獲股東大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