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盡快實現廣期所首批品種上市
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日前印發《關于完善期現貨聯動市場體系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于海平2日在廣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盡快實現首批品種上市。
方案主要圍繞發展完善期現聯動的交易市場體系,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推動廣東優勢產業升級,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促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建立健全期貨市場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大力推動期現結合業務發展、營造期貨市場良好生態環境四個方面提出16項工作任務。
方案明確,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基于現貨市場和優勢產業,豐富區域特色商品期貨品種,支持碳排放權、電力、商品指數、工業硅、多晶硅、鋰等期貨品種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強化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聯動合作,打造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平臺。
方案還提出,發展壯大期貨市場經營機構。爭取中國證監會支持,設立資本金充足、實力雄厚的省屬法人期貨公司。支持國有資本通過增資、并購等方式增強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吸引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優秀期貨私募基金等風險管理機構落戶廣東,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提供人才、教育、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傾斜。以廣州期貨交易所為核心,在廣州天河區建設期貨特色樓宇(片區),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
方案表示,支持期貨中介機構開展風險管理業務,鼓勵優質實體企業參與交割業務,優化期貨交割倉儲物流產業配套,大力發展期貨相關產業,吸引集聚廣州期貨市場主體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并支持其不斷發展壯大,為建設期貨市場打造堅實的基礎設施體系。
此外,方案還明確,將加快地方交易場所轉型升級,建設大宗商品集散地,建設大宗商品產業聚集區,充分發揮廣東省現貨貿易市場優勢,促進廣東省大宗商品交易場所、集散中心和產業聚集等發展創新,實現期現貨、在離岸交易創新發展,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模式。
按照方案,廣東省將大力推動期現結合業務發展。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保險+期貨”服務鄉村振興的推廣力度,同時積極創新期現結合模式服務工業振興,開展保稅倉單登記交易創新業務,鼓勵實體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加強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