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量化大有可為 基金經理人氣高漲
隨著公募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部分公募量化基金經理實現了在管規模的較大幅度增長。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多位量化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如招商基金王平、華夏基金孫蒙、西部利得基金盛豐衍。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宏觀基本面疊加流動性相對寬裕,或更適合配置分散度更強的中小市值產品,在市值下沉環境下,更有利于發揮量化選股的寬度優勢。
公募量化“百億俱樂部”擴容
隨著二季報披露結束,多位知名量化基金經理最新在管規模數據得以更新。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三位量化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通聯數據顯示,招商基金王平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01.43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6.62億元;華夏基金孫蒙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25.43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34.42億元;西部利得基金盛豐衍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14.98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26.87億元。
從產品業績的角度看,這三位基金經理的代表產品今年以來的表現較為亮眼。通聯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王平的在管產品招商量化精選股票A的年內凈值增長率為15.56%,孫蒙的在管產品華夏智勝價值成長股票A的年內凈值增長率為10.84%,盛豐衍的在管產品西部利得量化成長混合的年內凈值增長率為9.39%。
除了上述三位基金經理,還有不少量化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在二季度穩步提升。比如,萬家基金喬亮在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90.23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5.85億元;富國基金李笑薇在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64.26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15.44億元;國金基金馬芳在二季度末的在管規模為143.70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增長29.1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馬芳的在管規模在今年一季度實現大幅增長。去年年末,馬芳的在管規模為33.97億元,到了今年一季度末,馬芳的在管規模為114.56億元。其管理的國金量化多因子股票在二季度末的規模已經達到62.29億元,截至7月24日,該產品A類份額的年內凈值增長率為13.27%。
規模魔咒是否存在
“規模是量化產品的天敵么?”這已經成為許多量化產品持有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7月17日,馬芳在某理財社區發帖曬出了自己定投國金量化多因子股票的買入記錄,并回應了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目前的規模增長,仍然在我們的策略容量范圍內,通過觀測區間超額的表現可以得知。從歷史上看,產品超額的分布并不是均勻的,大家可以關注產品長期的超額表現。”她在帖子中表示。
此外,國金基金姚加紅也表示,從量化分散投資的特點來看,較小的規模反倒不利于產品的運作。
談到這一問題,博道基金旗下知名量化基金經理楊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規模如果在策略的能力上限以內,那么對超額收益的影響不大,但是當規模達到一定體量之后,規模就會成為所有產品的天敵,無論是主動還是量化。量化策略也會有自己的規模上限,以我們的模型來說,規模也是我們輸入生成組合的參數。但是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多大規模有多大規模的做法。”楊夢進一步解釋:“比如滬深300指數增強這一類產品,其本身交易的是流動性很好的股票標的,因此產品保持100億元左右的規模運作大概率沒有問題,但如果是偏中小盤的策略,要維持一定的超額收益水平,可能其所承載的規模就應該相對小一些。”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判斷現有產品規模是否已經突破了量化策略所能承受的限度較為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楊夢表示:“一方面,投資者需要觀測超額收益的衰減程度,當然這要排除市場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相信管理人,絕大部分管理人都會做好控制,比如當基金開始限制大額申購,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
量化產品處于機遇性布局窗口
回顧上半年市場,姚加紅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輪動較快,客觀來講,不太有利于量化操作。從更長遠的角度去看,量化的持倉較為分散,所做的事情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發現。目前的A股市場有著“雨露均沾”的特征,不只是大市值品種,即使是小市值品種,也有著不錯的交易量和活躍度,存在較好的交易機會,整體環境有利于量化策略運作。
這一點與楊夢的看法不謀而合。“2022年初至今,屬于一輪分散度較高的行情,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熱點分散,輪動較快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量化策略能夠充分發揮模型的寬度選股優勢,不拘泥于單個行業、單個板塊,廣撒網,多撈魚。”在楊夢看來,本輪中小市值相對占優的行情大概率仍處于中段,在市值下沉環境中,量化策略具備相對優勢,量化產品仍處于較好的機遇性布局窗口。
盛豐衍在二季報中表示,隨著市場回暖,持有大市值品種的基金或面臨更大的贖回壓力,主動權益類的新發公、私募基金中的量化品種比重提升,這可能推動小市值風格繼續強勢。外資的流動情況受中美利差影響較大,2023年下半年該因素對于市場的影響相對積極。
當市場行情的分散度有所變化時,量化策略是否仍有布局機遇?在楊夢看來,當市場偏好核心資產風格時,量化產品的相對優勢會可能會階段性受挫,但通常呈現較為脈沖式的特征。“因為經濟復蘇終將使得所有股票受益,行情大概率會最終擴散,超額收益因素會恢復正常。”楊夢表示:“歷史上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大小市值風格其實跟經濟周期并沒有太顯著的相關性,大的輪回更多是由于社會資源在龍頭企業與非龍頭企業之間的來回配置,通常會呈現4年左右的單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