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提升結構優化 公募深耕權益類產品
編者按
8月18日,證監會確定“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發展權益類基金的相關表態受到市場各方高度關注,強化了權益類基金這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標尺地位。中國證券報今起推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系列報道,聚焦權益類基金的新使命,探索權益類基金發展新路徑。
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表示,要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其中,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促進公募基金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成為一項重要舉措。
多家頭部基金公司紛紛發聲,堅定看好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積極布局權益類產品。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作為連接實體經濟和投資者之間重要的橋梁,肩負著普惠金融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若想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健的持有體驗,為實體經濟帶來科學長久的價值發現,“總量提升、結構優化”深耕權益類產品,成為公募基金公司行穩致遠的重要法門。
權益類基金占比波動上升
在25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募基金一直走在“總量提升、結構優化”的大路上。1998年,公募基金行業破土而出,從最初的5只基金、107億元規模發展到如今的上萬只基金、近28萬億元規模。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達27.69萬億元,首次超過銀行理財規模,登上資管“一哥”寶座。
與此同時,權益類基金的絕對規模和占比均走出了波動上升的清晰路徑。從有官方數據統計的2015年開始觀察,2015年2月,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規模為2.12萬億元,到2019年底突破3萬億元。2020年到2021年,4萬億元、5萬億元、6萬億元、7萬億元、8萬億元的關口相繼突破。2022年以來,盡管市場持續震蕩,權益類基金規模始終維持在7.5萬億元左右。
從權益類基金占比來看,以股票型基金與偏股混合型基金之和為權益類基金的統計口徑,Wind數據統計,在階段性的牛市,權益類基金占比迅速提升,在市場回調之際,則會有明顯的下滑,但其“中樞”有持續提升的趨勢。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權益類基金占比的中樞從10%提升至30%,且從202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30%上下。
不過,與海外成熟市場50%以上,甚至60%、70%的權益類基金占比相比,國內公募基金還存在著“總量提升、結構優化”的空間,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成為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大力發展權益類產品號角吹響
作為資本市場的專業投資機構,公募基金承擔了價值發現的重要職能,而權益類基金正是發揮專業投資能力的代表。受到證監會大力發展權益類產品的號召,多家頭部基金公司紛紛發聲,將發展權益類產品視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銀華基金表示,一直以來,無論在投資研究還是產品創設上,銀華基金都將發展權益類產品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并且積極推進各類ETF的產品布局,努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便利、靈活的投資工具。此外,公司持續進行投研工業化探索,不斷開發和豐富各種投資大力發展低回撤、低波動高夏普產品,以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理財需求。
對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廣發基金表示,積極推動主動管理能力精進,優化投資策略,利用期權、期貨等衍生品積極研發新的策略,推出更多穩健低波型產品,適配更多投資者需求;被動權益方面,加強產品創新,優化產品布局、強化系統運營,開展體系化的投教與服務,與交易所、券商、指數公司等市場各方積極聯動,構建ETF生態圈,助力發展中國特色指數體系和指數化投資。
在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方面,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未來,公募基金將加快核心投研能力建設,優化投研管理組織架構與人才培養機制,持之以恒堅定發展權益類產品。公募基金發展權益類基金的重點措施包括: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促進公募基金總量提升和結構優化;建立“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減少順周期共振;有效運用股票股指期權、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工具,降低波動性,力爭為投資人提供長期穩健收益。
多只權益類產品蓄勢待發
Wind數據顯示,通過目前正在發行和等待發行的基金名錄可以發現,在權益類產品領域進行布局的基金管理人多為“頭部”公募機構,如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華安基金、銀華基金等等。
整體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在權益類產品領域的布局賽道較為多樣,涉及消費、科技、醫藥、國企產業等多個領域。比如,正在發行的基金中,銀華基金在8月21日發行的銀華醫療健康混合將重點投資于醫療健康產業中的優質企業。等待發行的基金中,易方達基金將要在9月4日發行的易方達科技智選混合聚焦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華夏基金將要在8月28日發行的華夏專精特新混合發起式聚焦“專精特新”主題的投資標的。
除了賽道主題型產品,基金公司還布局了多只全市場類型的權益類產品,如嘉實成長驅動混合、交銀悅信精選混合等。
值得一提的是,指數類型產品也成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要領域。從正在發行的基金產品名稱中可以看出,指數賽道的布局思路已經越來越精細化。比如,匯添富中證紅利ETF、華安中證國有企業紅利ETF、平安國證2000ETF、華夏中證智選300成長創新策略ETF等多只ETF產品均在火熱募集中。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有多位“明星”量化基金經理在近期“掛帥”。Wind數據顯示,正在發行的基金中,由博道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楊夢擔綱的博道中證1000指數增強正在發行中,計劃募集時間截至8月31日。等待發行的基金中,由中歐基金量化投資總監曲徑擔綱的中歐國企紅利混合將于9月6日開始募集,由萬家基金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喬亮擔綱的萬家國證2000指數增強將于9月1日開始募集,由知名基金經理孫蒙擔綱的華夏創業板指數增強將于9月7日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