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公司迎密集調研 公募身影頻現
9月以來,機構對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關注度不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券商、私募等,公募機構也正在成為北交所公司調研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公募基金人士認為,9月以來,隨著《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等利好政策的出臺,北交所市場流動性、交易機制、融資制度等方面持續優化,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或將再上一個臺階,這將吸引越來越多公募機構入局,帶來更多增量資金。
公募機構調研忙
Wind數據顯示,9月以來,共有超過7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接待機構調研活動。其中,蘇軸股份、同力股份、邦德股份等公司在9月份被調研的次數達到三次及以上。在這些上市公司的調研紀要中,頻現公募機構身影。
例如,9月以來,參與同力股份調研的機構家數較多,達到48家,其中有17家為公募機構。具體來看,嘉實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廣發基金、德邦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參與對同力股份的調研。
調研紀要顯示,機構的調研問題多圍繞同力股份的寬體車產品的研發重點和研發方向、海外渠道拓展,以及整體行業競爭格局等方面展開。
9月以來,參與凱德石英的調研機構家數達到33家,其中有8家為公募機構。具體來看,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參與對公司的調研活動。
調研紀要顯示,機構的調研問題多圍繞公司石英制品在光伏和半導體兩塊業務線的訂單量等業務情況展開。凱德石英表示,未來公司在產能不受限制的情況下,光伏和半導體的訂單量都會有所增長,其中半導體的增長幅度會更大,半導體業務中8-12英寸高端半導體產品的占比有望逐漸提高。
此外,曙光數創、通易航天、硅烷科技、富恒新材等公司均在9月份接受不少于5家公募機構的調研。這些公司中,有不少在上半年取得亮眼的業績。比如,曙光數創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7%。9月19日,曙光數創接待了包括銀華基金、匯安基金、上銀基金等30家機構的現場調研。
市場流動性有望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北交所制度不斷完善,一系列新舉措接連實施。
9月1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嘉實基金表示,該文件所涵蓋的內容舉措,聚焦當下市場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堅持綜合施策,著眼于促進“兩平衡”,夯實市場可持續發展基礎。在本次深改舉措落地后,北交所市場有望進一步實現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生態。
華夏基金基金經理顧鑫峰分析稱,從投資端的角度看,此次改革是擴大投資者隊伍和優化交易機制實現兩手抓。“一方面,著力提高存量投資者參與度,便利潛在增量投資者參與市場,引導公募基金擴大北交所市場投資,允許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二級市場參與北交所投資;另一方面,擴大做市商隊伍,豐富庫存股來源,推出轉融通和做市借券制度,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隨著這些措施落地,市場流動性有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