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機構責任 以實際行動做多中國
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目標,明確了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并對金融高質量發展作出工作部署,為踐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化了金融機構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的使命擔當,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身為行業一分子,我們責任在肩,需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朝著成為一流投資機構而努力,只為更好服務于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實體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改革。
隨著經濟穩健復蘇,當前資本市場迎來政策、盈利、資金等積極因素,疊加較低的整體估值,權益資產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值此難得的機遇窗口期,我們應積極向前,以實際行動做多中國、投資中國,與廣大投資者共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長期來看,A股當前整體估值偏低,隨著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政策持續呵護與經濟內生動能集聚,市場穩中向好具備了扎實基礎。
短期來看,政策與資金同向發力,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自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后,證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利好舉措,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一方面,匯金入市、上市公司回購、公募基金自購,反映了市場重要參與主體對于當前A股價值的認同;另一方面,社保、險資等中長期資金有序入場,有望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
中期來看,經濟基本面與企業盈利料企穩回升。隨著降息降準、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城投化債、增發1萬億元國債等舉措相繼落地,相關成效在近期數據中初步顯現。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多項指標呈回升態勢,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企業盈利從8月開始出現令人欣喜的上行信號,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在8月由負轉正,達到17.2%。近期,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家國際組織和機構紛紛調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充分彰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
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并提供更為豐富和廣闊的投資機會。過去幾年產業轉型闊步向前,積累了長期勢能,部分產業已在國際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一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成效顯著。過去三年,中國企業積極接觸海外市場,切入此前難以進入的供應鏈體系,在優勢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二是科技創新攻堅克難,頻現亮點。多個領域的自主研發獲得重大突破,逐漸步入收獲期。三是傳統企業積極出海,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輸出技術或專利、開展國際合作的案例顯著增加。
截至11月3日,Wind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市凈率分別位居過去十年18%和2%分位,A股市場長期配置價值突出。
爭當一流投資機構
當前資本市場迎來了政策、盈利、估值、資金等多重積極因素共振窗口期,公募基金作為服務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此時應強化責任、主動作為,爭當一流投資機構,積極把握資本市場長期投資機遇,發揮專業價值,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增強投資者信心與獲得感。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圍繞普惠金融功能,大力發展ETF等低費率權益產品,為中長期資金提供高效便捷的配置工具。ETF交易便利、風格穩定、投資分散,能較好適配中長期資金資產配置屬性強、投資周期長、安全性要求高的特點。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被動型基金更容易實現規模效應,符合公募基金服務大眾的天然定位。公募基金可借助成本優勢提高運營效率,最終將成本優化成果讓利投資者。
二是做好價值發現,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切實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對于先進制造、技術突破、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研究和投資,為資金對接優質公司提供便捷投資渠道,匯集引導資金流入具有核心技術、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企業,積極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提出合理建議。
三是進一步豐富優化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一方面,細化風險管理需求,通過產品設計和策略定位,發展“低波動”產品,推動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參與權益市場;另一方面,適度開展多元化布局,為企業、居民提供全球金融服務,同時吸引海外資金等長期資金加大投資中國力度。
四是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包括磨礪投研能力、滿足客戶需求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力,以及不斷升級平臺能力。做好投資者陪伴,幫助投資者充分認識風險和收益的兩面,建立合理預期,以中長期視角理性看待市場短期波動,鼓勵逆勢布局、長期配置。
陽光普照,萬物更始。伴隨著經濟長期向上向好的發展趨勢,資本市場將煥發強大活力與動能,也為資產管理行業提供新時代巨大機遇。當下正值對中國資產的長期布局窗口期,身在資管行業的我們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通過多元化產品供給和專業的投資服務,助力投資者分享改革碩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