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創新背景下的成長價值 中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發行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市場資金的傾斜,中小企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格局,投資市場上也出現了中小盤成長“風起”的新趨勢,在經濟復蘇預期逐漸明朗的格局下,中小盤股的長期投資價值開始凸顯。
目前,中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中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基金代碼:A類019555;C類019556)已正式發行。資料顯示,中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追蹤中小盤代表性指數中證1000指數,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指數增強量化投資策略,力爭實現高于標的指數的投資收益,為投資者分享時代創新成長紅利提供配置抓手。
據了解,中證1000指數是在剔除了中證800樣本后,另外選取規模偏小且流動性好的1000只證券編制而成,與滬深300和中證500等指數形成互補,綜合反映了A股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市場表現。
具體來看,中證1000指數內的成份股覆蓋了許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含量較高,具有高成長、高彈性的特點。據Wind數據,中證1000指數自2004年底起(2004.12.31)至2023年10月31日實現了496.93%的增長率。長期視角下,指數的回報率和彈性表現相對亮眼。
與此同時,中證1000指數還具有行業分布均衡、個股分布分散的特點,成份股不僅涵蓋了所有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且權重占比最大的行業也未超過13.5%(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0月31日)。這也意味著,一般情況下,單一個股的變動不會給指數整體造成明顯影響。
隨著當前國家政策對“專精特新”的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未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機遇值得期待,指數或有望迎來較為明顯的增長空間。
綜合以上成份股數量多、行業均衡、個股分散的指數特性,中證1000指數存在進行增強策略的天然基礎,能夠發揮量化策略廣覆蓋度的優勢,有效實現增強效果。與此同時,中銀基金量化團隊從指數本身出發,通過多年來形成的一套日臻成熟的量化投研體系,力爭在追求指數收益的同時,通過量化手段實現超額收益。
在指增策略框架方面,團隊自主搭建了一套多因子框架,堅持投資邏輯驅動,不斷挖掘可持續的Alpha,將因子庫覆蓋范圍拓展到基本面、量價、分析師預期等各類因子;其次,根據因子表現等維度開發多個選股模型,并在迭代過程中將不同的模型融合疊加;同時自主開發風控模型,并將其與選股模型相結合,嚴格控制在行業和主要風格因子等維度的風險暴露,力爭追求更為穩健的超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的累積和發展,中銀基金量化團隊擁有豐富的投研經驗,和穩定的團隊成員。團隊成員目前平均從業經驗9年以上,深耕量化策略多年,能夠自主完成從數據庫到投資策略模型的搭建,并嚴格把控策略構建的各個環節。
公開資料顯示,中銀中證1000指數增強的兩位擬任基金經理趙志華和姚進均擁有博士學位。其中,趙志華擁有18年證券從業經驗、15年基金投資管理經驗、8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量化實盤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姚進則擁有9年證券從業年限與4年專戶投資管理經驗。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姚進注重強調模型紀律,力爭通過模型的更新迭代和多策略疊加實現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