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金融 賦能創新突破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基金業未來發展的根本遵循。
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對行業的新命題、新挑戰。科技金融的提出,既體現出中央層面對科技的高度重視,也賦予了金融服務科技新的歷史使命?萍际堑谝簧a力,無論是新興技術的研發,還是科技成果的轉化,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都需要金融作為強有力支撐。
公募基金要加強科技創新投資能力建設,助力暢通“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在服務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打造一流的投資機構。
科技金融的使命和挑戰
首先,從人類發展歷史看,科技創新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三次主要的產業革命。第一次產業革命始于十八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的發明應用為標志,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第二次產業革命始于十九世紀中期,以電機和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代表,推動了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第三次產業革命是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革命,標志是計算機的發明,極大提升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競爭力。
中國在三次產業革命中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產業革命時期,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未能充分參與全球產業革命,競爭力相對較弱。而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發展了信息技術和制造業,并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之一,競爭力大幅提升。
總的來說,產業革命對于國家的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中國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逐漸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當前,人類世界正處于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的關鍵時期。ChatGPT4.0發布不到一年,已經帶來了顛覆性影響。人工智能產品形態和應用邊界的不斷拓寬,覆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日益成為全球科技競爭和大國博弈的前沿戰場和戰略高地。
其次,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F代科技創新是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的綜合體系,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險和不確定程度高;A研究邁向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等不同的階段,都存在金融需求。金融能跨時空集聚資本、配置資源、發現價格,提供風險管理的手段和渠道,評價和實現科技創新價值,并從中獲得價值回報,形成對科技創新源源不斷的可持續投入,與創新體系各子領域有機耦合。金融對科技創新的作用,不僅體現為融資,更體現為提供項目評估、風險管理、管理者監督等服務,這些服務對科技創新尤其是科技成果產業化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引領式和顛覆式創新,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具有更強的定價效率和天然的風險共擔功能,更能適應有關領域高風險、高成長的特點。
美國硅谷的形成就是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的典范,科技型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與硅谷的銀行、創投公司、證券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充分融合,雙方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納斯達克為代表的成熟金融市場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上市融資、創業投資、投貸聯動等多元化融資渠道,滿足創新不同階段關鍵節點的資金需求。
如果對比中美科技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和在所有上市公司市值中的占比可以發現,中國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截至2023年12月21日,中國科技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比例為16.19%,美國的這個比例為34.05%,是中國的兩倍多。中國科技企業可以通過上市和做優做強來提升在資本市場的地位,金融機構也需要進一步通過資本市場加強對科技企業的支持,發現企業科技創新的價值。
最后,科技金融是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考卷”,也是大機遇所在?萍紕撔庐a業為未來投資提供了“長坡厚雪”。以科創板公司為例,以2019年為基數,近3年營業收入的復合年增速達到了30%,凈利潤復合年增速達到59%。2023年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新三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前三季度海關發布數據顯示,“新三樣”出口增長41.7%,產業的創新發展為投資提供了大量的優質長期投資標的。
科技創新也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帶來新的挑戰。挑戰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內在的變化快。技術的日新月異、產業競爭格局的加速演變、企業經營狀況的快速變化給科技創新的投資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這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研究和估值定價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更準確、深入、及時的基本面分析和研究,需要在投研的組織架構、定價方法、相關配套機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變革,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二是外在的影響多!皟蓚大局下”,世界政治經濟金融格局面臨重塑,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化問題加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加速重構,科技創新投資受到的影響更大,對管理人對自上而下把握各種宏觀因素、控制好波動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金管理人一方面對接大眾財富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投資對接資本市場,要讓大眾分享科技創新帶來的增長紅利,助力實現大眾資本到產業資本到科創企業的高質量循環,關鍵在于提升自身對于科技創新的研究和投資能力,同時通過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提升基金持有人對于科創投資的獲得感。
公募基金如何更好支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總體來說,公募基金做好科技金融,要加快科創投研能力建設,并努力做強做大科創基金產品,做好做優投資人服務。
一是要加快科創投研能力的建設。首先,全面提升對科創企業的分析研究能力,挖掘出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通過投資支持其長期發展、做大做強。要正確認識科技發展周期的規律性,在此基礎上,把握科技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本定價規律,充分發揮長期資本的定價功能。根據國際著名的Gartner新技術曲線,任何新技術都會經歷萌芽、膨脹、破滅、恢復、成長、成熟六個階段。從“萌芽”到“膨脹”期是新技術發展從0到1的起步期,這個時期的科技公司尚處在大規模投入階段,還未開始盈利。隨后,新興技術會在產業實踐中接受檢驗,經歷一次去偽存真的“破滅”階段。一些經過競爭存留下來的新興技術進入到“恢復-成長”時期,即從1到N階段。對于所有新興技術,無論是處在從0到1階段還是從1到N階段,首先要對其長期產業空間以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充分的辨識力,建立清晰的產業圖譜。
其次,建立“產政學研”一體化全方位科創產業的研究體系。當今科技革命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基礎研究與產業落地之間的距離被大幅縮短,一篇論文、一個科研項目能夠在一個實驗室、一個咖啡館就轉化為創業項目,優秀科技公司創始人往往也是享譽學界的一流學者。與此同時,越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研項目,政府的介入往往也越早,F在的產業研究只依靠二級市場公司研究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投研前置,與政府主管部門、學術機構、一級市場投資人建立更為緊密的交流機制,實時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動態。同時,二級市場投資機構也應該積極向他們反饋看法與觀點,暢通政府、學術、產業、資本之間的溝通機制,推動中國科技從基礎研發環節開始,向著更為高效、能夠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方向前進。
最后是探索適合產業變化新趨勢的交叉融合、快速反應的投研組織體系。交叉和融合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一些傳統產業和公司在科技賦能之下,其業務邊界和估值體系都會發生巨大變化,要打通投研邊界,形成適應性、戰斗力更強的扁平化學習型組織,以滿足未來新興產業變革的投研需要。
二是要做強做大科創基金產品。要為市場提供更多的科創方向的ETF和指數,包括寬基、細分行業以及投資主題的產品。對于主動管理的基金產品,要做優業績、做出口碑,從而吸引更多資金投向科技企業。以美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為例,指數產品的繁榮促進了科創產業的發展,經過多年發展,美國圍繞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和標普生物科技精選行業指數(SPSIBI)建立了14只生物醫藥創新領域的ETF,總資產達93.56億美元,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場中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企業的活躍度,撬動更多資金支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
三是加快對投資人的服務能力的建設。我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偏好于短期資產,能夠提供長期資金的保險和資管產品體量不足,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亟待壯大,居民長期投資的理念亟待培育和引導。新技術發展路徑不確定,給定價帶來困難,對公司股價、對科創基金產品的凈值帶來更大的波動。一方面管理人要提高定價能力和管理波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更需要對投資人做好“投教、投顧、陪伴和服務”,從投資者價值鏈出發,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比如博時正在進行“走進科創100成份股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教育活動,讓投資人、互聯網意見領袖、投顧等一起走進科創企業,對實體經濟科創有直觀的感受,增強信心,就有利于減少非理性的情緒波動和交易行為,逐步形成長期投資的正確理念。
堅定做好科技金融的資源配置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充滿信心。在市場底部,一流的機構投資者更應該發揮機構投資人作用,逆風而行,堅守價值,在關系國家長期發展、具有戰略價值的“硬科技”方向投入更多資源,在行業逆風時敢于進行投資布局,做新時期“價值投資”理念的踐行者。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的新時代。一切過往的成功經驗、投資理念都必須要重新經歷新的實踐考驗,“價值投資”也必須與時俱進。
我們認為,當前事關中國長期發展的最關鍵問題,是在人工智能、先進制程半導體、量子技術、創新藥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硬科技”領域形成具有獨立自主能力的龍頭公司,而這一歷程必將坎坷崎嶇,風雨兼程。
“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硬科技”方向的投研中去,才能充分收獲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最豐碩的成果;也只有在中國科技企業爬坡過坎、最為艱辛的時刻進行投資布局,與中國科技產業共成長,才能把握住新時期中國科技產業的成長規律。
博時基金目前的七大投研小組中,有五個都聚焦在戰略新興產業方向,并圍繞重點賽道進行了4-5級行業細分,每個子行業都有投研人員進行長期跟蹤,堅定踐行高質量發展時代的新“價值投資”理念。公募基金行業將不斷提升自身科創投資的能力,服務好實體經濟的科技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