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董事長張威:打造央企公募新名片 勾勒兩翼齊飛新局面
張威,經濟學博士。現任誠通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任職于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此后擔任中國誠通控股集團金融管理部總經理、誠通基金董事、誠通商業保理董事長、南航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誠通保險經紀(上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東興證券監事。2022年5月起,任融通基金董事長。
2022年4月,證監會核準中國誠通集團成為融通基金實際控制人,融通基金由此完成角色蛻變。2022年5月,張威出任董事長,接下了融通基金作為央企公募的新發展歷程“第一棒”。
經過兩年的發展,蛻變成央企公募的融通基金發生了哪些改變?未來將有哪些發展戰略?近日,張威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背景已成為公司發展新底色,未來,大力發展指數投資和國際化業務是兩大重點戰略方向,將進一步提升投研核心能力,致力于成為行業百年老店。
描繪央企公募新底色
“打造具有紅色基因的央企特色基金公司”成為張威提出的首要發展戰略。他認為,作為央企公募,除了需要履行公募基金的信托義務外,還承擔著服務國資央企的重要使命,這是融通基金未來發展的新底色。
據介紹,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中國誠通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已形成了基金投資、股權管理、資產管理、金融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4+1”業務格局。作為中國誠通集團的一員,融通基金自覺在集團“4+1”業務板塊中找準自身定位,助力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改革工具箱”建設。
近兩年,融通基金在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指數開發、FOF等領域大力布局央企主題投資特色產品和業務。2023年,公司發行成立融通中證中誠信央企信用債指數基金,首募資金達20.31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規模增至31.42億元。
同時,融通基金利用自身專業投研能力,支持中國誠通集團與中證指數公司聯合開發了一系列指數,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價值發現與提升。
6月20日,中證誠通國企戰略新興產業指數發布,這是全市場首只聚焦國企戰略新興產業的指數。該指數從戰略新興產業主題上市公司中,選取了50只成長潛力較大的國企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戰略新興產業中該類國企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去年,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中證誠通央企紅利指數、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等央企系列指數也陸續問世。
圍繞上述央企指數,融通基金已經上報了融通中證誠通央企ESG、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紅利、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三只ETF,獲批后將陸續發行。未來,融通基金還將支持中國誠通集團豐富“央企價值+”指數系列,并持續推動相關指數ETF的發行。
去年6月,誠通證券攜手融通基金共同開啟“聚焦新質生產力·走進央國企”系列調研活動。截至目前,先后調研走訪了近60家國央企上市公司,主題涵蓋“新質生產力培育”“東北全面振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長三角先進制造業”等。為后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國資央企新質生產力構建、貫徹落實國資委五個價值精神和市值管理要求打下基礎。
“背靠央企,我們肯定不能做野蠻生長、毫無克制的‘暴發戶’,也不能急功近利、做一閃即逝的流星,而是要做資本市場上的‘常青樹’,追求基業長青。”張威表示,融通基金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家百年投資機構。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資本市場,要有馬拉松的心態。
他認為,在資本市場,有時候賺快錢很容易,比如出現爆款產品或市場高點時,客戶會“非理性”入場,這時無疑是基金公司快速擴張的好時機。但對客戶而言,風險收益比已經明顯不合適。對基金公司而言,對規模和利潤的克制,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美德。不應該盲目追求規模和業務的擴張,不應以激進的業務模式換取短期的規模和利潤,而應該追求做強做優。
構建“兩翼齊飛”發展格局
構建國內業務和國際業務“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成為融通基金新時代下的重要戰略。
國內業務方面,融通基金將在加強主動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基礎上,大力發展指數投資業務。張威認為,行業正加速從“1.0”的明星基金經理時代,向“2.0”的工具化產品時代以及“3.0”的主動指數工具時代邁進。融通基金將在助力央企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方面主動作為,立足“3.0”時代,依托公司大類資產配置投委會,充分發揮大類配置團隊作用,圍繞央企編制指數,運用FOF形式實現對各類主題風格ETF投資的主動管理,并積極儲備、穩步推進“3.5”時代的人工智能技術。
他表示,指數投資具有一系列顯著優勢:低成本低費率,投資費用得以不斷降低;指數清晰透明,投資的便捷性較高;隨著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主動基金長期穩定跑贏指數的難度越來越大,更加凸顯優秀指數的投資價值;指數產品的多元化、國際化、專業化,能夠進一步豐富投資者的選擇。
“可以看到,在指數投資所具備的這些優勢下,全球指數投資正在快速發展,美國市場指數產品規模已超過主動投資,全球市場指數投資的規模也即將超過主動投資。A股指數產品的規模也在快速增長,成為公募基金的重要增長點。”張威說,未來,融通基金將堅持走差異化路線,盡量回避扎堆發行,通過把優秀投研能力注入指數當中,主動自主定制指數,配套發行相應的產品。
中證指數網站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中證誠通央企紅利指數、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今年以來分別上漲18.51%、12.01%,在同類主題指數中位居前列。
國際業務方面,融通基金將借助外方股東優勢,積極“走出去”和“引進來”。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融合、人民幣國際化,公募基金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張威認為,國際業務的拓展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全球資產配置投研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在國內降費的大背景下,“出海”能夠讓公司進入新的市場,拓展客戶群體和業務范圍,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增加公司收入來源。引入海外主權基金、養老金、保險、銀行等長期資金,可為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據介紹,國際化業務發展戰略的制定基于融通基金的自身稟賦。融通基金外方股東日興資產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400億美元,渠道覆蓋多達400家機構。
張威說,今年5月,在拜訪日興資產時,雙方已經深入探討了中東業務合作、國際銷售合作、央國企主題系列指數ETF業務、投資顧問業務、投研管理交流等內容,并達成了合作共識。接下來,加快國際化發展是融通基金的重點工作,將積極研究產品功能布局,壯大國際化專業人才隊伍,引進海外資金。
同時,融通基金還將聯合中國誠通集團、誠通證券,推進與日興資產的高水平合作,充分汲取其國際化經驗和全球化投資優勢。并加強與融通國際的協同,重點增強國際業務團隊實力,提升海外投資研究能力。
進一步提升投研能力
“投研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建設具有國有資本運營特色的一流基金管理公司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張威稱,融通基金重視投研核心能力建設,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正在不斷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打造多層次的投研梯隊。
融通基金代任總經理商小虎介紹,目前,融通基金研究部已經實現了宏觀、策略、行業和公司全維度的研究覆蓋。在實際研究投資中,采取的方式是研究驅動投資,而非傳統的研究員驅動投資。基金經理不僅為所管理的基金負責,同時作為投研一體化的成員,需要參與到其擅長的行業和個股的研究工作中,并輔導相關研究員,共同為投研一體化服務。
對于基金經理的培養,融通基金實行兩階段流程:第一階段,通過公共組合培養研究員的大局觀,增強組合配置經驗,加快從研究員成長為基金經理的進程;第二階段,以投資體系六要素的框架為指導,持續推動基金經理主動完善適合自己的、內部自洽的投資體系,并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基金經理總結提煉。
除了內部培養外,融通基金還積極引進外部優秀投研人才,為公司注入活水。自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誠通集團以來,融通基金已經引進31名投研人員,重點加強了權益、量化、固收、國際、專戶、FOF團隊的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優化升級公司人才結構,投資風格趨于多元化。
“對比同業,融通基金的投研人數相對于資產規模而言是富裕的。”商小虎表示,下一步,融通基金將進一步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以專家型基金經理為核心,以中生代基金經理為中堅力量,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他表示,目前來看,投研體系建設初見成效。近年來,融通基金旗下一批中生代基金經理正逐漸崛起。
培養和引進優秀投研人才后,如何將優秀的人留住,成為新形勢下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張威表示,人才是公募基金最核心的資源,需要尊重人才,同時提倡適度激勵,構建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競爭機制,激勵在前、約束剛性。
自加入中國誠通集團以來,融通基金針對選聘錄用、績效管理、職級體系、薪酬福利等機制進行了多方位完善。對于優秀員工給予充分的激勵和晉升機會,而對于表現不佳的員工,則及時進行輔導和調整,針對連續表現不佳的員工設有退出機制,實現員工能進能出。同時,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效益的變化,及時調整薪酬水平,確保收入能增能減,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我們提倡的是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不斷增強員工的央企榮譽感和企業歸屬感,提升員工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要留著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張威表示。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融通基金總管理規模為1450.98億元,相較于2022年一季度末增長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