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華基金張萍:關注“孩經濟”“美經濟”“懶經濟” 把握消費升級新亮點
2020年已進入第四季度,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今年是相對困難的一年;但對于資本市場,今年遠比預期要好。整個市場呈現明顯的結構性行情,成長股表現遠好于低估值股,市場對“真成長”“真龍頭”給出非常高的估值溢價。這背后根本原因就是“確定”的稀缺性上升。
回顧今年以來的操作,我們唯一一次明顯的調倉是在3-4月。由于年初對消費景氣度判斷樂觀,當時組合大部分倉位集中在消費板塊,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投資節奏,短期科技板塊成為市場避風港。面對消費股的暴跌,我們審視組合中的標的,暫時忽略短期的一次性影響,站在1-3年的維度去思考企業競爭力、盈利持續性。通過不斷復盤歷史上每一次系統性風險發現,只要需求不消失,消費的兩個趨勢就不會變,一個是向龍頭集中,一個是消費升級,而且每次市場份額是加速向龍頭集中。因此當時我們不僅沒有減少對消費板塊的配置,還增加了對很多消費龍頭公司的配置,這為我們在后來的表現奠定了基礎。
我們團隊有個一致的投資目標:相信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就是絕對收益。如果每年都能跑贏基準一定的幅度,拉長時間看,就能產生讓投資者滿意的絕對回報。景氣度趨勢投資方法,最看重的是行業增速。我們希望找到未來兩三年增速向上的行業,或者景氣度能夠維持在高位的行業。從投資排除法上,我們會避免投資景氣度向下的行業。
不同行業的景氣度指標不一樣,以消費品為例,有些行業的景氣度和經濟相關度較高,也有一些行業景氣度和經濟是弱相關的。消費品體現收入有兩個指標:量和價。以調味品為例,這個行業的景氣度和經濟相關度較弱,主要看結構和格局的變化。白酒、酒店的景氣度和經濟相關性較強。當經濟較差時,會影響到居民收入,對于強周期消費品需求就會弱一些。
在高景氣行業中,我們通常選擇業績增速最快的公司。股票的收益來自兩個部分:業績(EPS)增長和估值(PE)擴張。在高景氣行業中的高增速公司,有可能獲得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我們買入股票時,也會去評判標的公司的估值水平,盡量去找到業績和估值匹配的品種。最后,我們會不斷做組合中的性價比調整,讓組合的倉位盡量多布局在風險收益較高的品種上。
展望四季度和明年的市場走勢,整體市場風險可控,但系統性機會并不大,會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明年的整體配置思路是選擇業績增速快于估值下降速度的股票,這些不多的結構性機會就是組合超額收益的來源。從中長期來看,仍主要關注科技、消費兩大領域,中短期關注銀行和保險這兩類資產。
除了穩定增長的白酒、醫藥龍頭公司以外,筆者也特別關注“孩經濟”“美經濟”“懶經濟”這些消費升級中的新亮點。隨著技術進步,未來科技將驅動消費場景、產品、營銷、生產等環節發生迭代變革,從中將產生一批牛股,為消費投資注入新活力。
港股方面,筆者主要關注三類資產:一是代表新興生活方式的優質資產,它們還沒在A股上市或者在A股上市但還沒成長為龍頭;二是A股中沒有但港股中有的消費股;三是A股和港股同時都有,但港股的質地更好或估值更便宜一些的個股。
明年有兩類股票要謹慎對待:一類是業績增速本身比較慢而今年估值拔得比較高的股票;另一類是質地較差,短期由于業績高增長市場給予高估值的股票。第一類資產需要用時間換空間,第二類資產可能會因為業績增速不及預期而出現虧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