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激辯新能源板塊后市走向
新能源板塊在經歷了短線回調后,7月14日再度領漲市場,儲能概念全線上漲,多只個股漲幅達20%,新能源車、充電樁等板塊均走強。
自4月末以來,新能源板塊已經累積了較大的漲幅,對于投資者而言,存在怕追高又怕踏空的焦慮與糾結。部分基金經理表示,新能源板塊估值偏高,賽道較為擁擠,一枝獨秀的行情很難持續。但另一部分基金經理認為,從基本面角度看,新能源賽道景氣度占優,仍是“厚雪長坡”的優質賽道。
積極派:仍是投資主旋律
上海某公募基金經理直言:“一方面,其他賽道仍處于左側階段,看不出好的投資機會,而新能源是唯一明顯處于右側增長的板塊,因此會有投資其他賽道的資金轉移過來。另一方面,基本面不斷超預期,新能源的投資機會不斷出現,短期內仍是投資主旋律。”
中歐基金經理劉偉偉表示,新能源行業一直以高成長著稱,高成長也會伴隨著較高的估值水平。現在的估值水平還處在偏低的位置,處于歷史中樞以下水平。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光伏行業,明年整體上還會實現高增長,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會高速增長。如果我們去看這些公司對應到2023年的預測市盈率,目前仍然處在一個相對低位的水平。”劉偉偉稱,“當前雖然已經反彈了一波,但這種反彈可能更多的是對于1月到4月下跌的修復,還沒有反映出公司的業績增長,沒有對明年的業績增長預期給予新的估值提升空間。所以,展望下半年,新能源板塊的確定性和成長空間可能還是比較大的。”
興業基金權益研究總監鄒慧表示:“短期來看,靜態估值水平確實不低,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一定的震蕩,但要看到整個新能源行業的長期成長空間依舊很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將是曲折式前進。”
資金流向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基金經理們對新能源板塊的態度。近日中銀基金、長城基金旗下的部分產品率先披露二季報。其中,長城基金旗下兩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二季度以加倉新能源股為主基調。
糾結派:一枝獨秀難持續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對新能源的持續上漲存疑。丹羿資產表示,新能源行業景氣度高,供需兩旺,但股價、估值也在高位,賽道擁擠。如果需求轉弱,供大于求,不排除出現“戴維斯雙殺”的可能。對此,該機構的態度是跟蹤行業和公司變化,找到合適時機再考慮介入。
仁橋資產夏俊杰近期在與投資者的溝通中也表示,無論是從產業趨勢還是股票周期的角度看,新能源一枝獨秀的表現是很難持續的,現階段這一板塊的風險收益比處于極差的狀態。
上海某知名權益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市場結構分化非常極致,新能源和其他行業的分化較大,這導致機構調倉時將資金更多地轉移到新能源板塊,該板塊的估值泡沫會越來越大。如果宏觀經濟不發生變化,還是會抱團在新能源板塊。截至目前,新能源股的估值很難稱得上便宜,所以一旦抱團分散,估值下降也會很快,泡沫就會不復存在。”
中長期發展空間大
上投摩根基金經理李德輝介紹,從流動性角度來看,較外部市場而言,目前國內的流動性相對寬松,進一步為經濟企穩復蘇保駕護航。總體來看,目前A股仍然處于反彈通道。光伏板塊的中長期邏輯在于全球能源價格高企,長期來看,歐洲對光伏的需求將保持強勁。至于新能源車板塊,其核心增長邏輯在于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整車廠對新能源車型的供給較燃油車更豐富,新能源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引發了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再疊加地方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在這三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即使今年新能源車的價格有所上漲,消費者依然表現出持續的購買興趣。
鄒慧表示,從行業景氣度來看,在海外能源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光伏行業的海外需求不斷超預期,同時國內對于汽車行業的補貼刺激政策導致市場對于新能源車的銷量預期不斷走高。而且,上半年新能源板塊估值由于市場下跌的原因回到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需求端的持續超預期是本輪新能源板塊反彈的核心因素。長期而言,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未來的投資機會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