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近六成股票私募產品虧損
來自多家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按照最新一期有凈值公布的產品業績統計,今年以來國內股票私募產品有近六成出現虧損。
業績轉弱
國內某第三方機構最新公布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該機構共監測到9974只主觀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品有最新凈值公布,相關產品今年以來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01%。因信披合規等原因,私募產品凈值數據明顯滯后于公募產品,僅統計3月10日之后有最新凈值公布的產品。在此之中,共計有4464只主觀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為44.76%;凈值出現下降的私募產品數量則接近六成。
此外,來自朝陽永續的一份私募產品業績數據統計顯示,截至3月25日,按照最新凈值公布日期統計,該機構共監測到16891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產品(含傳統股票多頭、股票多空、股票中性等所有股票策略產品)有最新凈值公布。今年以來,所有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0.55%。其中,取得正收益的產品數量為6936只,占比為41.06%。
分化明顯
上述第三方機構公布的數據進一步顯示,截至3月25日,今年以來收益率高于10%的主觀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品共有950只,收益率超過20%的有275只,收益率超過30%的有119只。在業績表現較差的產品中,有81只產品收益率低于-30%,低于-20%的產品有333只,低于-10%的產品有1467只。
此外,朝陽永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最新一期凈值公布時,在國內所有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中,業績表現最好的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高達237.57%,共計有7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0%。而表現最差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今年以來已虧損70.62%。截至目前,股票策略私募產品首尾收益率差距已超過300個百分點。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投資總監曾令華表示,從私募業內交流信息情況來看,今年以來業績較好的私募,基本可以確認是之前對于周期行業配置比較多的、對于大市值白馬股持倉調整比較快的機構。
此外,上海某中型私募機構負責人則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考慮融資加杠桿的因素,今年以來投資收益表現好的私募大多數較早地配置了周期股和低估值板塊。而近幾周“碳中和”主題的持續發酵,也是不少股票私募業績提升的一大關鍵推手。另外,在今年以來不同私募機構業績分化中,大市值白馬股先揚后抑的“盈虧同源”效應,在大型股票私募的業績差異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全方位考量
對于今年以來國內股票策略私募產品的整體收益率表現,曾令華進一步表示,春節是今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的分水嶺,此前的市場結構是“一九牛市”,此后則是“九一行情”。2月18日之后,以“茅指數”為代表的大市值白馬股,由于之前交易結構擁擠以及較高的估值,在全球通脹預期升溫之下,上演了一輪“多殺多”行情。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私募產品整體收益率跟隨大市出現了明顯回撤,但總體表現還是要強于大市。
曾令華進一步強調,一季度A股市場先揚后抑、階段性向下運行,對于投資者篩選私募產品應當是一個重要觀察窗口。投資者應當從“私募管理人賺的是什么錢、真實投資能力怎么樣”等全方位、多角度做具體分析。
上海某大型私募機構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經過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的結構性牛市之后,該機構對2021年A股投資收益率的預期是-10%到20%,建議投資者適當降低對今年投資收益率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