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日前發布,《規劃綱要》著重突出了金融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可以預見,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促進對內對外的開放,包括落實“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等,金融業必將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規劃綱要》中提到的諸多金融業發展和對外開放并非從零開始,金融業開放從總體上說包括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對外開放,以及國內外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彼此開放和互聯互通,都已經有了諸多進展。
當前關鍵是要結合金融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系統進程,將《規劃綱要》的諸多安排一一具體落實。大灣區需要擔當起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高地和引導國家產業升級的重大使命。如何進一步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科技人才、資金,形成面向全球的高端產業鏈,不僅需要在交通物流等硬件方面實現粵港澳地區的互聯互通,更需要在制度文化等軟件方面實現高度融合。筆者認為,充分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國際化,是實現以上戰略目標的關鍵前提。
首先,要深入分析區域金融所面臨的制度環境,做好法律制度和市場規則的銜接。與世界上其他大灣區不同的是,粵港澳大灣區分別施行三種不同的法律制度,分屬三個不同的關稅區,實行三種不同的金融制度和貨幣。《規劃綱要》所提金融業具體目標與近年來的金融改革成果一脈相承,同時又有相當程度的突破,涉及到的具體規則問題應從立法等方面妥善解決。
其次,必須促進粵港澳三地之間在金融監管、支付、清算、托管、法律與會計中介服務等諸多環節的互聯互通。應在過去“通道+配額”的穩步開放基礎上向前邁進,實施以“賬戶體系”為基礎架構的國際金融投融資業務模式。可以設計類似歐盟地區的金融市場法律框架,實施以金融主體為核心的市場一體化,對大灣區合格金融機構實施“單一通行證”,在本地區范圍內享有充分的業務自由度,避免不同地區重復監管造成的冗余成本。
第三,要將金融創新和高新科技成果應用相結合。充分運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平臺優勢,整合信息資源,積極實施區塊鏈金融,降低傳統金融業成本。金融創新要服務于打造大灣區“一小時商務圈”的全新生態環境,為大灣區的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快速運轉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務平臺,促進大灣區經濟金融一體化的進程。
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一體化,要將防范系統性風險放到重要位置上。在積極擴大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堅持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并重的原則,加強各類新型業務風險的監測與預警,做好足夠的風險防范與及時阻斷預案。 (作者為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劉鋒、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戰略研究員 聶無逸。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中證網和中國證券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