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和節能環保,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這對從事生態治理和建設的產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可以說現在是生態建設最好時機。”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表示。
建設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
王召明連續四年提案聚焦草原生態建設。今年,他的提案之一是建設草原生態大數據平臺。
王召明所說的“草原生態大數據”涉及草原生態修復、生態環境實時監測、水土氣人草畜動態平衡監測,還包括草牧業完整產業鏈的過程數據。它們可以被大數據平臺一一記錄在案,并隨時查詢,用來指導草原生態修復,服務于農業和畜牧業。
王召明指出,生態建設不是創造一個新環境,是恢復到原始的樣子。生態大數據平臺建設的目的是對草原生態前期有更多了解,掌握每個地區土壤的濕度、酸堿度、物種種類和比例等數據后加以分析,以建立生態系統標準,進而指導生態系統的保護。
“這些數據將用來指導生產,有了這樣一個科學的生態系統地圖,我們就能在建設過程中按圖索驥,前期了解這里適合種什么,中期知道應該以怎樣的條件來培育,最終產生優質的產品。”王召明告訴記者。
目前,王召明和其團隊已經在大數據平臺上扎根近十年,在完善土壤數據、菌群數據、植物種類數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數據平臺搭建的過程是漫長、艱辛的,需要氣象、水溫、土地、動植物等多數據支持,很多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區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這離不開多個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協作。”王召明說。
他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支持有一定發展基礎的企事業單位建立“草原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廣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土壤、水資源、氣候、植被等方面的基礎數據,與地理信息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為生態修復提供大數據模型;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拓寬數據獲取渠道,創新數據采集方式并不斷更新完善,實時監測草原生態環境平衡。
王召明提出,政府職能部門應事先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建立“農林草畜”完整的生態平衡管理模式。我國農業、草業、林業、水業、畜牧等行業,從信息與管理體系上相對獨立,但生態管理是個綜合體,不能分而治之,這些數據若能進行系統地挖掘和分析,若能互通共享,對草原生態修復意義重大。
環保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
在他看來,綠色環保企業發展離不開國家支持。“綠色環保行業往往前期投入較多,包括科研費用、固定資產投入,后期收益比較緩慢。”王召明說,“綠色環保企業發展時間較短暫,普遍存在科研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這個發展和完善過程需要政策大力支持。”
他建議,目前企業通過銀行融資成本相對較高,政府可通過貼息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府可在綠色環保企業科研投入方面給予支持;擴大綠色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證券化范圍。
“這幾年資本市場對上市的環保企業,無論是在融資還是產業政策方面均給予非常大的支持。這些上市公司業績和發展速度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王召明表示,“如果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將會鼓勵環保企業敢于做長期投資、研發,企業發展更加從容、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