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金融防風險監管持續加強,疊加季節性因素,多家機構預計4月份新增信貸均值為7328億元。另一方面,由于表內謹慎、發債不利,非標仍有市場,外幣貸款需求亦回升,多家機構預測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或將遠超去年同期,集中在10000億元左右。
信貸預測均值7328億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各大研究機構對4月份新增信貸規模的預測區別較小,主要落于6500億元~10000億元之間。據不完全統計,均值為7328億元。
申萬宏源宏觀研究團隊和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團隊均預計4月份新增信貸為7000億元。
申萬宏源宏觀表示,預計4月份新增信貸為7000億元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季節性因素,4月份的信貸一般較3月份少增;二是地產調控趨嚴疊加銷售回落,居民中長期信貸將回落;三是貨幣政策邊際趨緊,票據融資仍然疲弱。
華泰證券宏觀則稱,伴隨著房地產調控的逐步滲透,居民端的消費貸款和按揭貸款“蹺蹺板”效應,未來居民貸款短時間內不會出現過快的下滑,企業利潤的修復也有助于提升企業融資意愿,因此預計4月份的新增信貸在7000億元左右。
整體來看,大部分機構預測新增信貸都比較接近,集中在6500億~7600億元左右。不過,中金公司宏觀經濟研究則比較樂觀預測新增信貸為10000億元;國泰君安宏觀研究團隊和中信證券宏觀研究則預測值較為保守,認為新增信貸僅在6500億元左右。
中金公司認為,季度繳稅可能抬升財政存款、壓低整體貨幣和信貸增速;疊加季節性、央行凈投放和近期針對銀行間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預計4月份新增貸款將保持在10000億元左右。
新增社會融資約1萬億
4月份盡管公司債融資有所修復,但企業債、短融等出現凈減少,總體企業債券融資仍不樂觀。多家機構預計,4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0000億元左右。
具體來看,大部分機構預測4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將較3月份減少。其中,光大證券宏觀、申萬宏源宏觀均預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120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的7800億元。
光大證券宏觀表示,做出該預測主要基于三個原因:一是4月份表內額度偏緊、監管較嚴、收益較低,銀行通過非標渠道對部分收益較高的房地產和平臺公司等放貸;二是委外監管趨嚴,信用債發行利率攀升,企業轉向貸款融資,預計4月份委托和信托貸款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由表內轉至表外的票據融資或下降;三是利率的抬升,4月份有超過140支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金額高達1400億元。
華泰證券宏觀則認為,在表外資產納入MPA考核以及考核懲罰力度加強、表內貸款受限制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繞道表外貸款和票據市場進行融資,對沖了表內貸款需求,上述情況將會繼續延續,預計4月份的社融新增在13000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宏觀預計4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不達10000億元,僅為8000億~8500億元左右。該機構表示,4月份金融監管開始全面鋪開,銀監會連續發文對銀行資管、理財等進行規范化系統性排查和監管,對社融中的非標融資增長將會產生明顯抑制。同時,今年一季度,信托+委托+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總和較前年同期多1.5萬億元,成為社融較高的主要因素,而4月份這種趨勢或將有所減弱,在銀行貸款較低的背景下進一步拉低社融。
(原標題:機構預測4月新增信貸均值7328億 社融超去年同期)